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文艺书写新时代黄河文化故事
来源:海报新闻 | 作者:海报新闻 | 发布时间: 2021-11-17 | 508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从数千公里外的高原涌至,也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处流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黄河岸边,望着滚滚而东的河水,留下不朽的诗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诗篇。到了古典诗歌成就最高的唐朝,更是诞生了无数描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都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此后,还有王安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元好问的“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这些作品,都将黄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描写了它的恢弘豪迈。来到清代,著名的《老残游记》中不但有治理黄河、黄河冰凌的相关描写,其作者刘鹗也是为了治理黄河而来到山东。

正如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所写:“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黄河,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民族精神,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近代,黄河成为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象征形象,与长城、长江等艺术意象一起,被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性内涵。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了多首以黄河为题材的爱国主义诗篇,如魏巍的诗歌《黄河行》、陈梦家的诗歌《黄河谣》、郭小川的诗歌《我们歌唱黄河》,而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组诗更是奏响了民族救亡的乐章,在艺术成就、流传范围上影响巨大。

1985年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黄河文化的把握、开掘和彰显最为深刻最为宽阔的一部长篇小说”。另外,甘肃作家王家达的小说《清凌凌的黄河水》、河南作家魏世祥的《水上吉卜赛》系列小说、齐鲁作家罗珠的长篇小说《大水》都以黄河为背景,描写了黄河岸边的人们与黄河血肉交融的生存状态。

进入20世纪,对于黄河的描写更加多角度、多层次。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立体式展现了黄河及黄河流域的当前面貌、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治理黄河的举措、经验成效与得失等,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领悟;青海作家耿占坤的长诗《黄河传》,以深邃的思想和饱满的热情,讴歌了黄河对一个民族的引领价值,同时也表达了黄河这个崇高意象在当代被消解与稀释的担忧。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