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以后,黄河流域又进入分裂时期,如五代十国及北宋与辽(契丹族)、夏(党项族)和南宋与夏、金(女真族)的对峙,前后长达370余年。这期间沙陀、契丹、党项和女真族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统治者族,并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
元代统一后,进入中原的蒙古人是统治者族,而党项人与西域各族则被称为“色目人”,契丹、女真人与北方的汉人则被称为“汉人”。这些进入中原的各族也都逐渐融入汉族中。明时河套地区的汉人大批蒙古化,而元代进入黄河流域的一部分中亚色目人,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并长期与西北各族相处,遂形成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族;而十六国时期的吐谷浑,因后来主要与藏族杂居,信仰喇嘛教,遂又形成为西北的土族。
清代是满族建立的,满蒙八旗和官吏遍布全国,一部分融入汉族中,并形成以汉满蒙回藏为主的并存格局,标志着黄河流域第三次民族大融合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