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从博物馆初探黄河两岸文化脉络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398362013 | 作者: 北京林业大学暑期实践 探沁 | 发布时间: 2022-04-14 | 5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常常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博物馆,一个是菜市场。前者看此地的历史风韵,后者看此地的人间百味。从极高的精神风貌,到最质朴的袅袅烟火,总会有故事要寻找。探沁小队探访黄河文化,也按着这样的思路,第一站,就从两座黄河博物馆联盟博物馆开始。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 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0平方米。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半坡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定居生活。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和渔猎并重,不仅如此,半坡时期还孕育了十分出色的彩陶文化和令人称奇的陶具使用史。

通过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及讲解,勾勒出这样一幅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农耕图景。

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古老母系氏族——半坡,东依白鹿终南山,可常年进山打猎;北边则是开阔的平原地带,适合于发展农业;河之水流经这里,提供了大量的水产资源,是一个绝佳的捕鱼场所。当时的半坡部落,已经初具规模,整个村庄被一条大围沟分成三部分,沟东是制陶区,北面是集体墓地,大围沟围住的,则是居住区。

春天,半坡人用石斧、砍伐石器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地面的残余物,再用石铲翻掘土地,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种粟。到了秋天,半坡人用石镰或陶镰收获庄稼,把粮食储藏入公用的窖穴中。如果需要食用这些粮食,就把它们用石磨盘、石磨棒脱皮碾碎。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忙,秋收,冬藏。忙时有秧苗青葱硕果累累需要照料,闲时就做起彩陶部落欢庆。

有张有弛,在平实的温饱里积淀,也从不忘记阳春白雪,不亦乐乎。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千丝万缕其中 一系 安静是穿越的 羽衣 闻到 秋光 沐浴 蝉鸣 你在时间的那里 而我在这里 你已等候我多时 终于知己般相遇 忱着 白雪 听见 杨絮 你在时间的那里 而我在这里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时空在这交融,黄河所赋予历史的影响,就在眼前。

秦始皇为黄河做了两件事,一是为黄河改名,二是为黄河建祠以祀河神。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按照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终始循环的原理进行推求,认为周朝是火德,秦朝取代了周朝,就必须取周朝的火德所抵不过的水德 。秦王室以黄帝为自己祖先,推导得出是:黄帝土德→少昊木德→颛顼金德→帝喾火德→帝尧水德→帝舜土德→夏禹(夏朝)木德→商汤金德(商朝)→周文王火德(周朝)→秦水德 。所以,秦始皇要巩固他的统治,使秦王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让它的传递无穷无尽,千秋万代延续下去,就要取“以水克火”的之意,所以把黄河改名“德水”。同时还规定了“改年始”:规定现在就是水德的开始,并将每年的起始月改为十月初一,群臣入朝贺岁都从十月初一开始。还有,崇尚黑色,由于五行中水对应的颜色为黑色,所以秦朝规定其衣服、旌旗和符节的颜色都是黑色。另外,因为水德属阴,而《易》卦中表示阴的符号阴爻叫做“元”,就把数目以十为准改成以六为准,所有的符节、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车子的宽度为六尺,以六尺为一步,驾车的马为六匹。

秦始皇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一方面是按照五行的相克理论,认为推翻周朝,秦得天下是顺应天意;另一方面显示出秦始皇所秉持的治国理念,以水德治天下,以法家理论为治国指导思想, 制订颁布了秦律,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巩固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融合,起到到很大的作用,这些也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 兵马俑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提起西安,就自然而然的会想起曾经辉煌神秘的“长安”。国家长治久安,人们生活繁荣昌盛,那个时期的汉唐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极高水平,还代表了中外交流的极高水平。

金银璀璨,构思巧妙
姿态各异,变化万千

黄河,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农耕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辉煌的农耕文化。不仅填饱了中国人的肠胃,还滋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不管是神奇诡秘的种种传说,亦或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气度胸襟,我们在生活里依靠黄河,依赖她母亲一般的哺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读书成长,以黄河文化为中心的中华“家教”理念,让我们行而有度,举止谦和,有容乃大,却又不拘一格,自成一派。而回望这山河表里,一条长河,串联了千年历史,让当今的我们有根可追寻,一朝一代江山迭代,故人也许不见,但是黄河依旧奔腾,让我们在向前走时,永远觉得有一个坚实的后盾,永远觉得故乡依旧在,无需多言,我们都是这山河的子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已成绝唱的讲始终在流淌,还在传唱的仍将抚慰人心,未见人心的还在等待一个故事。

探沁,下一站,见!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