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如何守护黄河文化,让黄河文明绽放璀璨光芒?
来源:https://www.sohu.com/a/398471844_99967883 | 作者:韩城发布 | 发布时间: 2022-05-23 | 2181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7年11月8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陪同特朗普及夫人梅拉尼娅参观故宫博物院。

谈起古代文明的历史时,习近平向特朗普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他说: “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这一句话,获得了无数网友点赞。有人说,主席一句话,令人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史、哲等精神文明成果……

领导人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里,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均出现了文明的“断流”。

唯有中国的黄河文明,一脉相传,从未断流。

“原汁原味”的黄河文化在哪里?

文脉不绝,国运必昌。

黄河文化呈现的绵延赓续、历久弥新,是彰显中华文化旺盛生机的源头。黄河文化不仅形成了系统的原生谱系,并且在几千年间,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天灾人祸的考验,却始终保持强大的修复能力,延续至今。

黄河文化蕴含的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九曲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从大禹治水到汉武帝“瓠子堵口”,从潘季驯“束水攻沙”,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成长史、奋斗史。

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与黄河水患搏斗的历史中炼就,黄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也正因如此,在民族危亡之际,《黄河大合唱》才能从延安窑洞传遍中国,“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成为时代最强音。

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着眼“千秋大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沿黄九省(区),黄河流经大大小小的城市,养育了一代代人民。几千年来,在黄河的哺育和滋养下,不同的城市成长发展出不同的黄河文化,沉淀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气质,留下许许多多文化遗迹。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古老的黄河文化遗迹已经破损甚至消亡,从文化和遗迹保护的结果看,有的城市做得比较好,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文化遗存,比如陕西韩城。

黄河“几”字型在陕西和山西境内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在南北向的黄河西岸,韩城沿岸而建。

从景观来看,城北部30公里处为黄河的咽喉“龙门”,传说大禹在这里凿山治水,引黄河一泻千里。境内的秦晋大峡谷、最窄处石门、禹凿龙门天堑、龙门古渡、黄河湿地等,展示着韩城特有的黄河文明。

大禹治水所展现出的斗争精神,司马迁在“人固有一死,或终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展现出来的伟大人格和宽广胸怀,都是黄河文化的重要部分。

从文化而言,韩城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独特性。在西周时期,先后就有韩侯国、梁伯国、古芮国三个诸侯国存续于此,秦魏河西之争,也在这里留下战国魏长城遗存。因此,“三国一城”的存在对韩城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在韩城的古城古村古寨,集中了大批保留完好的传统建筑,尤其是以元、明、清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如东营庙巷、城隆庙和文庙等。由于完好保存了古建筑的样貌和格局,韩城也有“小北京”之称。

原汁原味的黄河文化为什么在韩城得以保存?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是近500年前的关中大地震、还是一百多年前的动乱,韩城的古城、古村、古寨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此,这些遗迹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韩城的黄河文明成为韩城最靓丽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韩城独有的印记。

守护黄河文化的“韩城实践”

历史文化是用来尊重的。

领导人今年5月在山西调研时讲到: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我们以黄河文化为例,韩城在保护、挖掘、弘扬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们的母亲河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番美景呢?应该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豁达,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总之,要将最原生态的黄河呈现出来,不能因工业废弃物、乱搭乱建等行为让母亲河受伤。

我们来看,韩城是怎么做的呢?

保护黄河文化,首先要保护黄河。一方面,韩城响亮地提出了 “保卫黄河·守望星空”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治理工作,完善了流域管理体系,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如今的韩城,古城街区和现代新城遥相呼应,天空湛蓝、绿树成荫。在保卫青山绿水的过程中,群众也收获了真切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韩城已开始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立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展黄河文化遗产调查和认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实施魏长城遗址抢险加固工程,丰富文化遗产内容,提升韩城古城、普照寺、党家村、法王庙等文保单位陈列展示工程,推进梁带村、司马迁祠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加强黄河遗产分类、分级、分层的管理和保护。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非遗传承基地。

其次,在挖掘宣传黄河文化“韩城元素”上下功夫。韩城不仅有大禹治水、鱼跃龙门、尾生抱柱等黄河文化,还有籍此衍生出来的耕读文化、家训文化等等。此外,具有伟大人格和宽广胸襟的司马迁,刚正不阿、扳倒和绅的恩科状元王杰,都留下时代传承的佳话。

为此,韩城策划了黄河文化为主系列活动,演好话剧、歌剧《司马迁》,讲好史笔如刀、汗青留痕的史记故事。策划推动行鼓、秧歌等独具黄河文化特色的民俗艺术走出去,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拳头品牌。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一系列主题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打造一批突出黄河文化韩城元素的精品力作。

此外,韩城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积极融入沿黄旅游带建设,打造“史记韩城·黄河特区”的城市品牌和“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的文旅品牌。

韩城市委提出,建议黄河规划纲要考虑历史、考虑文化、考虑特色,要真真正正把母亲河保护好,把黄河文化、黄河文明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

延续黄河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自然讲,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是必须的,也是有利当代、泽被后世的举动;从文化讲,守护和弘扬黄河文化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从发展上讲,弘扬黄河文化更是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守护、发扬、传承黄河文化,对塑造城市形象、发展文化产业、发掘旅游特色、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是,如何做好守护和传承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做好守护和传承,归根结底还在于发展出特色。

特色是文化的生命力,越有特色的文化越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就要善于发掘和弘扬地域性的独特文化特质。

经济是基,文化是魂。在韩城现有的独一无二历史资源背景下,要使人民富裕,就需要升级发展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把韩城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出韩城特色,将产品和服务进行完美提升。

要加大对黄河景区的保护力度,依托气势宏伟的古城、古建筑群,形成地方特色的文化景点。同时,再向更深的层次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的催化剂作用,刺激韩城经济发展,提高韩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终,使黄河在新时代成为人民的幸福河,使华夏儿女守护黄河的同时,给他们带来的切实的幸福感。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和审美取向,是中华文明的母体,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目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已经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就要继承和发扬好黄河文化中蕴含的顽强拼搏、敢于斗争的伟大精神,阔步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5000多年黄河文明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到今天,也必将继续引领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