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深刻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 李立新 | 发布时间: 2022-12-16 | 1227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文化具有正统性的特征,她是黄钟大吕,风华绝代。古史传说时代的黄帝都有熊、颛顼都帝丘、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阳城,夏、商、周三代亦均居于河洛之间,可以说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在中华文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占据主流地位,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宋及此前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相继成为都城,这一时期历代都城一直在黄河沿线的横轴上左右移动,黄河文化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走势。政治文明决定了国家的治乱兴衰,宗法观念奠定了超稳定的社会基础,礼乐制度规定了社会各阶层的位次秩序,儒家思想指导了人们的行为规范。黄河文化彰显的是一种国家文化。

  黄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黄河文化以其博大的气势,宽广的心胸,融汇外来,吞吐万有,形成一个富于包容性的开放系统。一方面,她南与长江文化长期相向而行,互相碰撞、相互吸纳,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文明要素,并最终进入文明社会,形成文明国家;北与草原文化长期碰撞、相互融合,不断融入新鲜血液,纳入新生基因,丰富中华文明。另一方面,通过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方文化互通有无,与东南亚各国广泛交流,向外传播中华文明,向内输入域外文明成果。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多元一体、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的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像黄河水长流不息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黄河文化因与周边文化和异域文化和谐共生、互通有无,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主体文化。

  黄河文化具有创新性特征,她与时俱进,老树新枝。无论是文献记载的伏羲氏作网罟、神农氏制耒耜、嫘祖始蚕丝,还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的大量石质农具、农作物标本,每一项农耕文化的创新成就都是黄河文化的结晶。巩义双槐树、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神木石峁古城、襄汾陶寺古城,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以及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每一处古城址都记录着黄河文化都城建设的巨大成就。从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发现最早的契刻符号,到安阳殷墟出土中国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从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到李斯规范书写“小篆”“书同文”,到许慎编写出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再到活字印刷术和宋体字的发明和使用,汉字文明的每一步创造创新都发生在黄河流域。从“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儒家、道家这两个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的创立,到法、墨、纵横、杂家等诸子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元典内蕴和重要精神内核均孕育萌生于黄河文化之中。天文历法、青铜铸造、冶铁、陶瓷、中医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代表中国古代杰出科学成就的“四大发明”,都是由黄河文化孕育创造的。黄河文化是历史上很多中国文明元素的原创平台,并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在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