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弘扬黄河精神(二)
来源:https://baike.so.com/doc/6274694-6488120.html | 作者:https://baike.so.com/doc/6274694-6488120.html | 发布时间: 2023-05-26 | 3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把培育黄河精神与建设"三条黄河"结合起来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黄河的安危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指出,"我们必须抓紧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把黄河水害治理好"。为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黄委提出了建设好"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的治黄新理念。黄委会李国英主任说,"原型黄河"就是自然界中的黄河,治理的需求来源于"原型黄河",治理的目标最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它既是"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建设的基础,又是"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服务的对象。"三条黄河"互为关联,互为作用。通过"三条黄河"的联动,确保黄河治理开发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构建这样的治黄体系,将有利于形成对黄河整体的、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加快探索黄河自然规律进程,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建设好"三条黄河"就是让黄河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黄河。所以,在现代化治黄建设的新阶段。赋予黄河精神新内涵显得更为迫切。为此,一是要培育求实开拓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发展无从谈起,尤其在研究建设"三条黄河"的对策和措施上,治黄工作者不能在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发展是硬道理。创新,发展,再创新,再发展。二是要全球视野,在一个全球化越来越成为潮流的时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必须有面向世界的眼光。要培育团结治河、无私奉献的精神,迎接挑战,让黄河走向世界,让母亲河伴随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三是要在建设"三条黄河"的过程中,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把防洪作为黄河治理开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摆到突出位置,把水土保持作为改革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从战略高度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分步推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黄河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活力。

三、把培育黄河精神与水文"三个服务"结合起来

水文工作是治黄工作的基础,黄河水文工作必须围绕治黄新理念,根据治黄形势的发展和治黄任务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提高水文"三个服务"的水平。黄委水文局牛玉国局长明确提出了新时期黄河水文要"为黄河防汛服务,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服务,为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大开发服务"的目标。要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首先要培育黄河水文精神,丰富和发展黄河水文精神的内涵,彻底改变水文的落后面貌,全面提升水文测报水平。目前水文测报设施现状,除了通讯设备较以前先进外,其余的测报手段及方法基本上还是维持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这显然是不适应发展的时代潮流。所以,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提高测报水平,实现水文现代化,从硬件上提高黄河水文的服务能力。其次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强的科技人才,建成一支科学的、结构合理的、不同层次的水文人才队伍,应对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就目前来说,基层一线工作的水文职工,有很大一部分职工还尚未掌握计算机一般应用,就是研制出先进仪器设备,在实际生产中也得不到有效利用,如: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光电传感器、智能测深、流量演算等一些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职工还不能普遍掌握。所以,必须加大对职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操作使用的培训工作,使职工队伍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更具有技术过硬,水平高超的本领,为水文"三个服务"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第三要坚持"科研服务于生产"的原则,科研工作者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面向生产一线选课题,大力开展生产实用型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使水文测报水平的提升驶入快车道。

在全面建设水文"三个服务"的新阶段,民族精神照耀着前进的道路,黄河精神鼓舞着治黄大军,只要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就一定能转化为实现水文"三个服务"的精神动力,坚信在不远的未来,黄河水文"三个服务"体系及管理将实现现代化,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治黄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