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鸡公山风景区
来源:博雅文化旅游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3-07-25 | 41 次浏览 | 分享到:

鸡公山不但南北文化交融十分明显,而且更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内涵。早在上世纪初,鸡公山先后有二十三个国家的近千名外交官和传教士以及国内的军阀巨贾,曾来此兴建了300幢风韵殊异的度假别墅和园林。这些多民族、多国别的建筑群落,依山就势,交相辉映,俨然是“万国建筑博览会”。在全国山岳型风景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鸡公山是南北方的分界线,还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南北植物均可在这里安家落户,植被覆盖率高达87%。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仅中草药就占600多种,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和“天然中草药园”。当年李时珍千里迢迢来鸡公山采药,为《本草纲目》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上世纪初,英美植物学家也曾在鸡公山研究培育植物,这里是生物工作者理想的科研和教学基地,是天然的绿色基因宝库。

鸡公山是唯一由外国人发现并开发的避暑胜地。鸡公山真正得到开发的历史始于1902年,美籍传教士李立生的造访,揭开了鸡公山百年开发的历史。“十里风飘九国旗”,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有23个国家的传教士、商人和中国的军阀、官僚在鸡公山建造的避暑别墅,据1936年《鸡公山指南》记载,总量不下500栋,1935年常居外国人口达2201人,可谓盛况空前。鸡公山因此与庐山、莫干山、北戴河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鸡公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从洋务运动到军阀混战,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中国重大的事件都能在鸡公山找到历史痕记。教会建立美文学校、韩安、波尔登开创铁路林场、冯玉祥兵工造林、靳云鄂颐庐争气、吴佩乎流落鸡公山、萧耀南召开“鸡公山会议”、北伐军鸡公山奏凯、陈赓红旗插上鸡公山、红军抓洋人反“清剿”、张学良东北中学-鸡公山、四野南下工作团驻训鸡公山等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抗战期间,韩复榘葬于鸡公山、田汉看望抗敌青年军团艺术大队、蒋介石召开“中原会议”指挥武汉保卫战。

鸡公山文化内涵丰富,各有千秋。首先鸡文化。在鸡公山,民间有着拜鸡的传统,刘景向《鸡公山竹枝词》中说:“游人探得青峰寺”,青峰寺小如炉灶,即为拜鸡的场所。鸡者,吉也;公者,尊也;山者,寿也,所以,来到鸡公山,福禄寿俱全!其次是建筑文化。2006年,鸡公山近现代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饱经沧桑的老房子,是鸡公山的文化符号,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第三是抗战文化。鸡公山诸多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抗战文化。在庆祝建国60周年公布的百首爱国歌曲中,有一首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曾作为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为大家所熟知。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这首歌的曲作者阎述诗是鸡公山东北中学的老师。据东中学生、原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剑白回忆,这首歌“是上鸡公山以后才唱起来的”。第四是宗教文化。历史上,鸡公山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三教并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鸡公山是基督教名山。鸡公山上有单独的教会区,有大小两座教堂,四所教会学校,有教会区组织北沟协会,有20多个基督教分支。第五是茶文化。鸡公山有着深厚的茶文化背景,如“唐宋遗株”、“口唇茶的传说”、“古茶道”,以及大、中、小茶沟等地名。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