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龙门景区
来源:博雅文化旅游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3-09-12 | 382 次浏览 | 分享到:

3.朝阳洞。朝阳洞位于朝阳山佛洞沟左侧阳坡的山崖上,据立于洞下的碑石记载,修建于清道光十八年。攀岩而上,洞内有大洞和小洞,大洞长约7米,宽4米,高约2.5米,门呈“n”形,洞内藏有石像,木刻像、泥塑佛像(现有泥塑佛像多半腐烂,木雕佛像已被盗),洞顶端有一塑像、石塔,佛像的身后就是小洞,若弯身进去就显得非常狭窄,如大喝几声,里面便有蝙蝠翩翩飞动的声音,一会儿似敲锣的声音嗡嗡直响,一会儿似鼓声咚咚咚咚……。打上手电筒沿小洞而进,不远便有一清彻透亮的泉水从石崖的夹缝里流出,夏天特别凉爽,冬天冒有热气,当地人称“神水”。洞口地势险峻,视野开阔,尤其朝阳初升之时,既能欣赏到众巅托日的景致,也能感受到阳光洒射的融融暖气。

4.龙眼潭。龙眼潭也叫瓮儿潭,位于佛洞沟口逆红崖河而上约500米处,潭边有一巨石,上有一龙眼,呈圆形,常年积水,直径约60公分,深约150公分,旁边有两小眼,说是龙的鼻孔,直径约为15公分,深度约20公分,乍看它的形状还真有点害怕,其实它是一块巨石。相传以前每当天气特别干旱的时候,当地人便将龙眼中的水淘干净,让太阳暴晒底部的太极图,若还不下雨,就用火烧,次日即有一场透雨降临。

5.石锣石鼓。石锣位于龙眼潭对面的石崖上,形似一人怀中抱锣正在敲击,石鼓位于朝阳山半山坳,形似一人怀中抱鼓正在击打。相传,此二石乃女娲补天时的锣鼓手丁锣和丁鼓,他们二人互相配合,为女娲补天擂鼓奏乐,当女娲补住了最后的天洞后,才发现还剩有丁锣和丁鼓,女娲说“你们就为世人所用吧”。从此,丁锣、丁鼓便落脚于朝阳山上,继续为天堂奏乐,为世人警示,不要做恶多端,善心皆有福临门。

6.龙板石。龙板石位于佛洞沟口红崖河下游3公里处,两石卧于河中,长约10米,宽约6米,形似双龙戏水,人称龙板石。龙板石周围小潭无数,河道狭窄,水流急速通过一石槽,因较为隐蔽,不易被人发现,所以是当地人的天然浴场,在炎炎夏日都来此冲浪纳凉。

7.红崖河。红崖河是嘉陵江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和龙门林场毗邻的百花林场所辖英崖沟、代家沟、秦岭沟和金昌沟,流经景区全境约8公里,水势分地段缓急相间,河水常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鱼蟹繁多、石缝随处可见清泉流出。

8.朝阳山。朝阳山位于后峡王家坪左侧,山上树木青翠,岚烟淡淡,花树簇拥。山下沟壑纵横,峭壁丛生,怪石林立。林中常有黑熊、林麝、红腹锦鸡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红崖河沿沟东去,迂回曲折,深潭相连,清澈见底,鱼儿游动可见。沿河两侧坡面上生长着较为名贵的一些树种,有红枫、铁橡树、黄芦、粗榧、祖师麻、绣线菊等等。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