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泸定桥
来源:博雅文化旅游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3-11-08 | 334 次浏览 | 分享到:
泸定桥
泸定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泸定桥


泸定桥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


泸定桥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文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泸定桥


泸定桥

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如山珍海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军队频繁调动在这里形成梗阻。

泸定桥


泸定桥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和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的梗阻,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桥梁。

泸定桥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大渡河上的首座桥梁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而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当地吐司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将字体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泸定桥开始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因此而得名。

泸定桥

1969年6月,泸定桥完成一次修复,大修期间采用不少新工艺,如用低碳圆钢制作铁链,代替原来手工锻打的毛铁,用鼓风机代替传统手拉风箱等。

泸定桥


泸定桥

197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7848部队340分队拉练到泸定桥上参观,底链七号(上河往下数)距东岸30米处断裂,随后由07039工程指挥部派员将断链从河中拉出,并用起重卡环接好。

泸定桥

1972年2月4日,中国作家郭沫若题写泸定桥文物保护单位标志“泸定桥”。

泸定桥


泸定桥


泸定桥

关于泸定桥的文学艺术和爱国教育作品有很多,主要有:中小学语文课文《飞夺泸定桥》、刘国枢画家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毛主席创作的七言律诗《七律·长征》,以及当代电视剧《长征》等。

泸定桥

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当地依托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传承,创作了《泸定桥之歌》《情缘泸定》等双拥文化主题歌曲、小品、快板等作品;编写了《红军长征在泸定》《泸定桥三百年大事记》等红色文化主题书籍。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