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醒园
来源:罗江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3-11-28 | 431 次浏览 | 分享到:

参观完清溪草堂,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三角路口,或许您已经看见了在庭院正中一座风流倜傥、栩栩如生的石雕像。请您猜猜这会是谁呢?其实雕像座下的名字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没错了,这就是“不共蜗居角蛮触,要从螯背上蓬瀛”的少年李调元雕像。您看他手持典册,大有“跃上天衢游,汗墁九垓驰八极”的气概。据说调元七岁时在庭院网捕蜻蜓,语出“蚯蚓无鳞欲成龙”,巧对老师“蜘蛛有网难罗雀”,李调元以诗文独领西蜀-,尊为文星,其聪明才智给后人留下一段段佳话。

【碑刻长廊】

沿着长廊,在左侧可以看见一些李调元的家史记载、李氏传略以及众多名人志士篆刻的诗文,这里就是如今醒园有名的碑刻长廊。这里记载了当年众多佳作,可谓千古绝唱。无论是从长廊里石亭公李化楠“为民请命牧民事、抚之不暇安忍笞”,到“抵圣旨、救灾民”,“重教化、施惠政”,终积劳成疾,殁于任所;还是从李调元“愿作汛凫、不逐野雀”,“俯视江天青,仰观江上月,年年江上人,阅尽往来客”,到“我愿人到老,求天变作草,但留宿根在,严霜打不倒”的弥留之作,无不使人的内心得到洗涤。沿着曲径回廊信步徜徉,我们还看到墙壁上的《题醒园图》、《醒园诗》、《醒园故址序》等石刻碑文,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年醒园园林盛况,清代学子王培荀在《听雨楼随笔》更是盛赞醒园“池台之盛甲于西蜀”,可见在当时醒园定是声名远扬。

【大观台】

沿着碑刻长廊便来到了醒园的另一处景观——大观台的入口。此刻您只须略微抬头即可见前面砖石门楣上清晰的“沧浪”二字,为什么叫“沧浪”呢?屈原有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据说沧浪之名便由此而来,李调元清廉仁厚的胸怀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石门顶部“流芳青史”四个大字自然流露着后人对先贤的款款赞美和深切缅怀,两旁“七年如云烟,二月见青天”的楹联说的是李化楠任平湖县令时,上任后在短短两个月内就修正了许多冤案错案为民昭雪,重教化、醇民风、兴修水利,使当地人民感受到了安居乐业的甘甜之乐,被两浙巡抚誉为“天下第一循良”,离去之时,平湖父老“焚香跪送者数万,哭声震野,如失父母”,足见他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穿过沧浪的圆形拱门,顺着左侧的石阶往前看,一块刻有“洗墨池”三个大字的石碑伫立在汩汩流淌的山泉之间,字体潇洒飘逸、饱含神韵。溪流两旁绿树掩映、清泉击石、声声入耳。酷爱书法和诗词、文墨的李调元在此清洗笔砚的场景仿佛不曾久远。静谧的洗墨池依然飘溢着李调元书写巨著《函海》和应答袁枚、姚鼐,朝鲜学者柳琴、朴齐家等友人书柬留下的墨香;淙淙溪流、习习江风如丝竹檀板之声,似吟咏之唱和,伴着古朴端庄的清溪草堂再次映入眼帘,似在挽留游人匆匆的脚步。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