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写意
来源:红网 | 作者:文/温颖 | 发布时间: 2023-12-05 | 691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被桃花峪邀请。人面桃花的春光催生了一个湿漉漉的传说,想像我就是燧人、伏羲,抑或神农氏,在此种粮、采药,施化于民,春光无处安放的美对于谁都是一种硬伤,对于谁都是绝对的诱惑。我的赞美,是否可以入画,把枝头的夕阳摆过去,在桃花峪悠闲地阅读时光,让流淌的血液,褪去顽疾和隐疼。
山峪如桃,莺飞草长。风雅或热爱,在桃花峪的肌体里蜿蜒、伸展,凝练出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红桃压枝的意境。至此,我的抒情进入高潮,在桃花峪,视线的翅膀一再翩然,从三月到四月,再从四月到五月,然后到下一个春暖花开。暗香浮动里,疏影横斜的是桃花峪在循环往复的季节里,看桃花、游山峪、享生活,就是我们最浪漫的追求。
诗意攀升。我要向桃花峪要一段姻缘。数千年的时光,存储了多少桃红,美丽的花事,和我正在抵达桃花峪,抵达桃花峪浪漫的春天。
柔软的心,开始飞起来。我的真身在桃花峪失联。背影,成为蜻蜓的翅膀,在层叠的花丛之中,任性翩跹。
爱上桃花,爱上桃花峪,如同爱上一个人。
新郑:文明的底色
新郑。一枚轩辕黄帝故里种植的经文,多年前就长在我的梦里,在时间的深处,静静地葳蕤。因此,置身新郑的时候,我仿佛听见祖先们心跳的声音,从历史深处清晰地传来,漫过西周的断垣,秦代的残墙,流淌在新郑光滑的横断面上,伸手一握,满满的都是滚烫的呼吸。
说起新郑,就不能不说黄帝和嫘祖。他们在新郑这块热土上,亮起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在新郑,当我们用崇敬的目光阅读着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轩辕桥、青石坊、指南车、日晷、汉阙、中华姓氏墙和黄帝宝鼎坛的时候,总有一些灵魂在开花,有一些心情在澎湃。风声里,我开始浮想联翩。新郑上空划过的高鸣,铺满中原大地的褶皱,与山、湖、林、碑、亭、庙、岩等,开成一场病入膏肓的相思,没有主题,只有一往情深。
在裴李岗遗址,我靠近一把陶器,企图成为或者走进新石器时代的一枚点纹,试图体会古人的智慧和情怀。我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开始走出蛮荒,开始从事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的。那些锯齿石镰、石铲、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钵、筒形罐等陶器,浓缩着新郑,抑或整个中华民族的过往,让人新生景仰。
郑韩故城则向前迈进了一步。其北墙外侧的马面建筑,易守难攻,乃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它和多少山川,和多少风雨,和多少日月星辰祈佑着一方安顺。348件青铜礼乐器和45座殉马坑,犁开平静了许久的思绪。一段历史,需要几个印记,不动声色地叙述过往,或繁华,或蛮荒;或蓬勃,或衰落。数千年,老迈,不朽。
在新郑,还有很多触发人思想和灵魂的古迹。譬如郑国车马坑,那些豪车辆和马骨,总会时不时地传来响声,在绕过尘嚣的风声里,穿越时光,留下一长串谜语。譬如新郑博物馆那块50万年前的纳玛象牙化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及铜镜,春秋时期的24件编钟、九鼎九鬲礼器以及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文物精品,似乎从未远去,它们在一轴盛美的画卷中,正徐徐展开,静静地接纳我们破译其过往。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