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经纬间编织的“黄河故事”
鲁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代表,用彩色棉线分经纬织造而成,因其上的几何图案绚丽似锦,故名“鲁锦”。鲁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菏泽两市及周边地区,其中尤以鄄城县和嘉祥县为代表。
元代到明代,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糅于棉纺,形成了鲁西南棉锦。时至明清年间,鲁锦已成为每年重要的朝廷贡品。
如今,山东企业将手工鲁锦与市场结合,与非遗文化结合,多角度开发鲁锦工艺,推出鲁锦+鲁绣、鲁锦+手绘、鲁锦+拼布等,将散落于鲁西南民间的鲁锦传统手工织布高手、刺绣、盘扣、盘结等手工艺人汇集在一起,让散落于民间的艺术之花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还有将南北两派剪纸艺术风格有机融合的郓城剪纸、极具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博山内画瓶、以木传神的肥城桃木雕刻……在山东沿黄流域,一项项非遗技艺、一个个精美手造,正穿越时间的河流,走进现代生活。
而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烟火气的“黄河大集”是必不可少的平台载体。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大集”象征着红火日子,承载着历史文脉。山东沿黄开阜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比如济南仲宫大集,延续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日照岚山安东卫大集也有着600年的历史。
立足文化优势、整合全省资源,由省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共同打造的“黄河大集”品牌,把16市特别是沿黄流域的传统乡村大集与直播带货、惠民演出、文化体验等相结合,吸引越来越多省内外游客来大集“打卡”留念。
作为“黄河大集”的重要主角,“黄河手造”走上大集,山东梆子、坠子、琴书、柳子剧、秧歌队传统曲艺,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黄河文化与大集相遇,迸发出的是意想不到的意蕴与魅力。“黄河大集”不仅是全国人民了解山东文化和山东手造的重要渠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