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表演背棍的孩子》山西黄河流域各地普遍讲究放河灯,河曲河灯会民俗历史悠久,最为典型。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河曲县西口古渡黄河边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河灯”活动,吸引着万千民众前往。期间要举行祭禹仪式、放灯仪式,还有戏乐助兴。如今,河曲河灯会已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鼓舞山西》 李苏霞/摄
《舞大龙》乐舞社火民俗
山西民歌、鼓乐、戏曲、社火表演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生动地反映了山西这块土地的民情、民生、民俗。在山西沿黄带上,从北到南的船夫号子、山曲儿、伞头秧歌、临县三弦、威风锣鼓、乡宁花鼓、高台锣鼓、背冰亮膘、九曲黄河阵等黄河民俗风情数不胜数。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迎亲嫁娶、集会游行,人们便以乐舞社火庆祝,这些民俗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已成为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
《鼓乐齐鸣》 樊文珍/摄
《霍州花馍》 张佳颀/摄诞生于黄河岸边的威风锣鼓被誉为“黄河之魂”“天下第一鼓”。早在4000多年前,帝尧部落的人们就已经在黄河岸边“击鼓耕田”,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作妻子时,当地百姓敲锣打鼓送迎。如今,每逢重大节庆活动,人们均以敲打威风锣鼓庆祝。威风锣鼓的主要特色,就是“威风”。其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连缀成套,演奏时起伏相间,张驰结合,给人以气势雄浑、如雷贯耳的感觉。表演时,几百人结合鼓点节奏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犹如布兵排阵,前后进退,左右开合,场面蔚为壮观。2006年,晋南威风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