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浅谈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关系
来源:山东黄河网 | 作者:张雅琦 | 发布时间: 2016-04-26 | 120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黄河精神

黄河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根据文件资料的记载粗略统计,从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2500多年里,黄河下游的漫溢、决口和改道大约有1593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决口,大的改道有26次。改革开放以来,黄河流域的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用水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黄河流域的广大民众以及黄河工作者与黄河水旱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黄河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10字黄河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作决策,办事情,不能超越实际、脱离实际,不能劳民伤财,不能图个人名利。务实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作风浮漂、沽名钓誉、不切实际的不良作风。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注重实践,力戒浮漂;注重实干,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力戒形式。

“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

“拼搏”是一种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积极性和潜力,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创造。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关系

当今,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河道形态独特;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依旧十分突出,当代黄河工作者面临的治黄形势非常严峻,这要求我们将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进行有效地结合,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提供有力的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并存于黄河治理和开发实践之中,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体上的重合性。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主体都包含着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广大群众以及黄河工作者。黄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世世代代沿黄民众以及黄河工作者智慧的结晶,而黄河精神也是黄河流域的广大民众以及黄河工作者与黄河水旱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黄河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第二,目的上的一致性。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使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向着科学化不断前进,黄河精神则是提供精神力量,两者的目的都是推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迈上新的台阶。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