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聚焦学理中国】讲好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李娟 | 发布时间: 2016-12-03 | 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加强保护黄河文化中的红色遗产,需要针对黄河流域现有的红色遗迹、故居、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梳理分析红色资源的整体现状与保护重点,促进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可以专门实施黄河文化中的红色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优势,将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并运用数字技术精心建设打造一批实体体验馆和网上展示馆,建设黄河流域红色遗产专题数据库、资源库、网站。利用大数据模型对濒临破坏与消失的重要红色遗产进行抢救、处理、复原和分析,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年代久远的红色历史文物遗存进行原貌恢复。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场所的智能化改造,将黄河文化中的红色遗产转化为影像、文字和三维再现数据模式,开发VR、AR智慧体验中心及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创意产品,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推动黄河流域红色遗产的转化与传播。

  搭载新媒体唤醒黄河文化中的红色记忆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牢牢把握“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三个基本立足点,唤醒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记忆,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西瓜等相对成熟的新媒体平台,传播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遗产基地、革命老区自然景观等内容,打造有关革命旧址、纪念馆、器物、人物、事件、制度、口述资料等内容的短视频产品,让红色文化更多步入青年群体的视野与生活。

  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发与黄河流域相关的高质量红色文化教学精品课程,进行线上远程教育培训与微课程培训,积极推动红色记忆传播话语的网络化、生活化转换,将红色记忆融入现实生活,让民众在生活实践中实现感知、认同与体悟,实现红色记忆网络化、通俗化传播。积极设计建立以唤醒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新媒体矩阵,形成合力、相互转发转载相关内容,共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时,要积极策划与红色记忆相关的话题、议题,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参与度与互动性。积极探索网络直播形式,将大众化、娱乐化的短视频表现方式与黄河流域的革命历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相结合,带动黄河流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线路的推介与特色产品销售,吸引网民感受红色文化、唤醒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依托融媒体打造黄河文化中的红色品牌

  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推动下,“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互联网+”等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打造红色品牌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重构大众传播生态的同时,为打造红色品牌提供了重要平台。要积极通过网络平台投放更多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构思新颖的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红色文艺精品,以影视、音乐、动漫、书画、朗诵、舞台剧等为主要内容,打造红色文艺品牌,让红色文艺充斥网络。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