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保护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来源:华兴时报 | 作者:柳昕 | 发布时间: 2016-01-01 | 73 次浏览 | 分享到:

  答复介绍,自治区司法厅高度重视宁夏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将开展高质量发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和建设宁夏黄河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作为全区“八五”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自治区《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同时,起草《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38条具体措施,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融入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

  截至目前,我区利用黄河工程设施、风景名胜区、滨河公园、休闲广场、沿黄生态廊道等,已支持5个市县区建设自治区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项目,计划到2025年完成至少10个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项目,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挖掘农耕文化遗产精华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农业劳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农耕文化,在节约水土资源、积累生产经验、塑造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意义重大。”自治区政协委员马玉清在《关于保护黄河宁夏段农耕文化遗产的提案》中指出,我区应建立有效的农耕文化保护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生产富有当地特色的农耕文化产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该建议得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答复。据介绍,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黄河宁夏段农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在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构建现代乡风文明、吸纳非遗传承人参与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存续状况相对完整的非遗项目有2968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8个、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306个、市级代表性项目337个、县级代表性项目398个。

  为了让非遗资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该厅谋划编制了《宁夏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方案》《宁夏非遗扶贫“百千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以自治区国贫县、省贫县和生态移民聚居区为重点,依托自治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开发砖雕、泥塑、麻编、剪纸、刺绣、葫芦烙画等非遗项目,推出一批实用性、艺术性、携带性较强的非遗商品,并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技艺培训,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还采取基地包到村、项目帮到户、传承人和文化能人扶到人的办法,组织国家、区、市、县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文化能人,对全区80个村,3万余人进行传统工艺技能、制作生产传统工艺产品、营销增收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农民增收。”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马 军)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