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标要求之我见
来源:山东黄河网 | 作者:李璐 | 发布时间: 2021-05-15 | 467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黄河流经半个中国,黄河水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为适应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央治水新思路,认真践行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总基调,如何以黄河水这个抓手,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就格外重要。建设幸福河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施策。如何用思考的灵魂和探讨的触角,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如何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去创造性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我们黄河人发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于思考与探索的最佳时机。所以,用思考的观点、改革的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也就成为必然。

关键词:幸福河湖  建设  意义  目标及措施

为适应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央治水新思路,认真践行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总基调,系统性加快幸福河湖建设,就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下面,就如何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目标任务,与指标体系的要求等,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各种资源正在成为人们竞争的主攻对象,其中,水资源更为突出。黄河流经半个中国,黄河水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如何做好黄河水这篇大文章,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就格外重要。

(一)幸福河湖建设的目标。

幸福河湖建设的目标应该紧紧围围绕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要求的总体目标,围绕黄河经济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要求,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为主题,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统领,严格取用水管理,建立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制度,倒逼高耗水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走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把黄河建设成安全度汛、水资源优良、生态健康、宜工宜居、文化独特、员工富足的幸福河湖、幸福单位。

(二)幸福河湖建设的措施要求。

建设幸福河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施策。要统筹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全力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严格规范采砂等涉水活动,坚决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行为,凝聚全社会节水、爱水、护水的强大力量。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奋力推动节约水资源、补齐水短板、优化水生态的目标要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防洪和生态安全保障。

1、搞好规划设计,细化谋篇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时强调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为推进黄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对于黄河治理开发和规划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坚持在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找观点、找方略、找理念,细化谋篇布局,搞好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规划、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由传统治水调整为向现代治水、可持续发展治水转变的治水思路方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用水监管工作抓实抓细,把具体的取用水行为管住管好,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

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文明兴衰、民族发展的高度,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我们要编制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工作方案,成立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和部门。责任部门负责编制幸福河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及重点工作规划,逐步落实“四个确保”“一个传承”的重要任务,切实扛起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湖和保护水资源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

3、建立考核机制,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工作。

建设幸福河湖要紧紧围绕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质量改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监管力度。严格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做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加强补偿资金的绩效考核管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明确奖惩政策。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各项考核评价措施,合理确定工作目标、补偿资金筹集和分配使用等措施,确保考核机制建设成效。制订补偿资金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制度,提高补偿资金使用透明度。探索建立河湖流域生态发展考核机制补偿资金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幸福河湖建设的指标体系,即标准体系。

指标体系是一项具体细化建设标准的任务,也就是说幸福河湖建设的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专门机构的专门人员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的工作流程来制定。我仅在此抛砖引玉,大体上为这一指标体系构画一下基础结构。既然是一项幸福工程建设的指标体系,那就必须把幸福指数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幸福指数做文章。

1、黄河的安全指标,确保岁岁安澜,造福华夏大地。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的要求,也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京外出考察发出的伟大号召。黄河干流保护治理,要围绕确保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四个确保”和大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一个传承”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传承文化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治理方针,推动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国泰民安。

2、黄河水的水质优良指标,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水资源,造福中华儿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九曲黄河,滋养着流域内亿万人民所以黄河水的水质情况尤为重要。黄河水泥沙含量较高部分有机物指标超标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要求必须增加预处理设施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水质需要。要保持优良的黄河水质,必须加强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也可以通过多种植植被来改善地方气候、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河流流量、减轻环境污染等措施来改善。我们还要通过积极呼吁人们争做文明市民,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来保证河湖的优质水源。

3、黄河的生态环境健康指标,将黄河的标准化工程建设转化升化成幸福工程建设,把美化黄河与其生态健康有机统一起来。    

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将黄河的标准化工程建设升化为幸福工程,首先要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让母亲河“健康”起来。这就需要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沿黄两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绿化,加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治理保护。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针对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措施,积极推进退耕还湿、退养还湿。建立完善河湖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监督,发挥好河湖环境美化、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4、对靠近城镇地段设计宜工宜居指标,在保证防汛工程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建设以职工为主要需求对象的住房标准。

黄河源区因气候环境等因素,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较多,要彻底改善这一地区黄河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建设配套的基层基础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宜工宜居方案。以黄委示范型先进班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改善基层段所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各项福利待遇。把执政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更加具体化、实际化,真正做到心往一线想、劲往一线使、资金往一线投,努力为一线职工营建温馨舒适的宜工宜居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民心工程”。

5、推进幸福工程建设的文化指标,用独特的黄河文化,用黄河精神塑造人们的精神品质。

黄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也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我们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呼吁人们学习、认识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发扬黄河“自强不息”优秀品质。

6、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的指标,提高黄河职工的工资收入,改善职工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河湖的发展与职工的幸福互为因果,职工幸福是河湖发展的动力,河湖发展是职工幸福的源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提高基层河务部门职工的幸福指数,需从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活工作条件、完善因病灾等致贫的救助体系入手。适当减轻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加快堤防养护机械化进程,建立工资与物价同步增长的有效机制,避免因物价上涨或病灾导致的职工生活水平下降等隐患,做到真正尊重职工的劳动成果,使职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获得有机统一,进一步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大家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真正让职工体面工作、快乐幸福生活,实现逐步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的目的,有效促进单位和谐、稳定发展。

7、幸福工程建设的福利指标,用专用的福利指标,吸引人才,稳定队伍。

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是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资产,职工福利也就成了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必要因素。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丰富了福利可选性,让员工福利选择更有弹性,也更人性化。对于我们的幸福河湖工程建设来说,人才也是河湖建设的重要资源,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重视加速职工福利体系的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福利体系,提高福利体系在整个薪酬体系中的重要性,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更好的吸引和留住核心人力资源、促进幸福河湖高速发展。

(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专业机构和专职人员,明确责任落实。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要建立专职机构,明确责任分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2、建立试验机制,探讨建设经验。

工程试验机制,是工程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与保障;先进的试验设施,是工程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是工程建设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工程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建立切实有效的工程试验机制,可促使工程建设安全有序地向前推进。

3、完善报备文件,推进工程建设合规合法。

制定完善的工程报备制度,规范整个工程施工的运作程序,是保证工程建设有序的进行必要条件。报备文件要详细记录工程信息,能够准确提供工程项目使用材料的供应商书面材料或承诺,确保工程报备表中全部内容准确、真实,有效推进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4、谋划在先,预防烂尾工程。

采取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规划,是有效预防“烂尾工程”的有力保障。必须杜绝垫款承包,增强工程的前瞻性和可预见性,确保资金安全;要及时对工程信息进行收集和梳理,加强工程合同和施工流程的控制;建立有效的组织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项目进度和资金情况,有效避免因后劲不足造成的烂尾工程。

、幸福河湖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幸福河湖建设作为黄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全新的、富有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新时代赋于我们黄河人的历史重任。如何用思考的灵魂和探讨的触角,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如何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去创造性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我们黄河人发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于思考与探索的最佳时机。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也是我们黄河人与时俱进的必答题。所以,用思考的观点、改革的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也就成为必然。

1、作为幸福河湖建设的紧迫任务之一,有必要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或以现有的分散的小块的生产生活基地,升格为规模型蔬菜种植生产基地,为黄河职工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作为福利免费或低价供应给黄河职工,切实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

2、彻底改革黄河供水机制,除将黄河浮桥作为黄河职工持股分红的即有项目外,还可将黄河引水收费引入股份制改革,将沿黄河跨河公路建设收入股份制改革。成立专门的企业性股份制公司,让黄河职工积极参与持股分红,让广大黄河职工通过股份分红,感受得到幸福河湖建设给自己带来的真金白银。

3、改革现有人员管理体系,让参公、事业、企业三类人员九九归一,成为一种身份,即黄河职工身份。让以上三类人员在一个幸福的阳光下享受太阳光芒的无差别之爱,使幸福河湖建设的成效入驻人心,进入千家万户。

4、成立黄河商业股份制银行,让每一名黄河职工入股,持股经营,持股分工,服务黄河产业,黄河企业,藏富于民,专项经营。让高大上的金额细胞进入普通百姓家,进入黄河职工家,真真切切地让幸福河湖建设服务职工,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受度。

综上所述,幸福河湖建设,绝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水资源管理,强化河湖管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治水方针,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河湖幸福,让单位幸福,让黄河职工幸福,让黄河真正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