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崔益明 | 发布时间: 2020-09-25 | 62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黄河船夫曲》让人心潮澎湃;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蜿蜒,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黄河入海》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以气势如虹的朗诵、合唱,点燃了网友的激情,他们纷纷留言:“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攻坚克难,不舍昼夜”“日行千里,不达目标不罢休”……

  传承优秀传统,进行时代创新

  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乡土气息,与清新、流畅、厚重的交响乐相互碰撞,再加上不失现代气息的舞美艺术,配以纯正的方言腔调,用最为原生态的民歌文化和现代舞台艺术的结合,再现了黄河儿女的劳动、生活及情感。

  “我们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陕北文化的传承以及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乐观和艰苦奋斗精神,知晓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黄河歌谣》总导演王宏表示,“一段时间以来,陕北民歌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民歌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气息,才能有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沿线,文化灿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本次展演展示的作品不少都延续了历史文脉,传承和弘扬了黄河沿线优秀传统文化,又对其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作品从而更显丰满、厚实。

  音乐剧《花儿·少年》是一部以民歌花儿为底蕴的当代音乐剧。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是流传在黄河沿线甘、青、宁三省(区)的民歌。《花儿·少年》中的多个曲令和小调,都在传承传统曲令的基础上,对旋律和唱词做了大胆的创新,比如对《四季歌》的演唱演奏,将主旋律和变奏曲在剧中贯穿始终;花儿唱词顺应时代,比如,“祖国华诞七十年,山山水水换新颜;年年六月花儿会,新时代日子比蜜甜。”

  文艺创作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更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深入地讲好黄河故事,必须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再不断结合时代风貌、审美习惯,推陈出新,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流行范儿的优秀作品。”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入挖掘精神,云上讲好故事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的黄河文化积淀、历史故事以及近年来黄河沿线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