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流域的民间小戏
来源:http://www.sxhhwh.cn/news/165.html | 作者:黄河文化 | 发布时间: 2021-05-25 | 333 次浏览 | 分享到:
        皮影戏:由民间剪纸发展而来。最初是用纸剪成侧面人形,后来逐渐以半透明的驴皮、羊皮、牛皮制作,使之经久耐用。其特点是,用羊皮、驴皮或牛皮画上人物造型、衣饰,剪好之后涂上色彩,配以一定的舞台道具,由艺人在幕内操纵演出。通过油灯的光亮投影,在影幕上表演。皮影戏一般在夜间演出。观众坐在黑暗处观看。
        影戏这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古都西安。远自汉代就已兴起。至唐宋时期趋于繁盛,明代以后流行在陕西、河南、山西、山东、青海等省。
        木偶戏:是由演员操纵木偶表演生活故事的一种道具戏,又称“傀儡戏”,由俑发展而来。在古代的殡葬制度中,常用活的奴隶、奴仆来殡葬,后来人们制作出铜俑或陶俑代替活人,不仅模仿活人的形体,而且模仿活人的动作,可以跳跃、活动,这就是最早的俑。到了汉代,木偶的制作技术已相当娴熟,傀儡戏作为百戏之一,成为一种主要的文艺节目。可见木偶戏最早也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古都西安一带。
         木偶戏按其制作和表演可分为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戏发达较早,至宋代已相当完备,宋代开封就已有,著名的杖头木偶艺人是任小三。到了近现代,在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广泛流行。提线木偶也称“悬丝木偶”,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古都开封悬丝木偶的演出已很盛行,著名的悬丝木偶艺人是张金线。陕西合阳等地,提线木偶的演出历史较久远,清代乾隆年间就有“悬丝戏”班社到苏州、扬州以至北京演出。提线木偶的特点是,由演员在上边操纵演出,木偶在下面动作,为全身形象,一般是八根线提动一个木偶,因此提线木偶班社有“八线班”之称。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