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流域的民间小戏
来源:http://www.sxhhwh.cn/news/165.html | 作者:黄河文化 | 发布时间: 2021-05-25 | 331 次浏览 | 分享到:

走进黄河流域,你会发现:每一个乡镇山村都有特定的小戏剧种,几乎每个人都有熟悉的剧目,都能唱出几个段子。

        黄河流域的民间小戏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与这里特定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有关。相对落后的经济,敝塞的交通,固守田园的小农经济,迥异的方言,使各地区的民间艺术具有多种风格。

        道情戏:是在道清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与各地方言、词调结合,演变为民间宣传道家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道情戏的传统剧目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升仙道化的。陕西的关中道清,流传在陕西乾县、礼泉、兴平、武功、周至、户县等地。陕北道清流传在榆林、延安等地。甘肃有鲁东皮影道清。山西有晋北道清,其中神池、五寨一带的叫“神池道清”,左云、右玉一带的叫“左云道清”“右玉道清”。晋西北和晋南还有临县道清、洪洞道清、永济道清。道情戏演唱特点一般是,演唱者怀抱渔鼓,击节演唱,用曲牌连缀的方式进行叙事表演,曲目内容多以神话传说及当地史事为多。
        秧歌戏:缘于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后来人们把秧歌和舞蹈、技艺、武术相结合,发展为地秧歌或高跷秧歌,每年农历正月民间举办“社火”时进行表演,俗称“闹秧歌”。其特点是由小旦、小丑(或小生)扮演人物,运用民间小曲反映生活。秧歌戏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各地秧歌多以最初兴起之地或流行地区命名。如:陕西的陕北秧歌、韩城秧歌,山西的祁太秧歌、太原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襄垣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泽州秧歌、广灵秧歌等。秧歌戏的剧目十分丰富,从内容来看,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表现男女爱情,有的叙述历史故事等,以山西祁太秧歌为例,就有《送樱桃》《看秧歌》《卖元宵》《小放牛》《打酸枣》《借粮》等二百多个剧目,大多与人民生活密切结合,形式灵活,表演自如,亲切生动,幽默风趣。
        梆子戏:旧名乱弹,是广泛流传于黄河流域的地方剧种。其特点是用梆子击节,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陕西的梆子叫秦腔,源于陕甘一带的民间曲调及宋金元的饶鼓杂剧,形成于明代中叶,向西发展形成了西府秦腔,流行于甘肃的天水、平凉、泾川、兰州以及青海、宁夏、新疆一带。山西梆子源于陕西同州今大荔、山西蒲州一带的“同蒲梆子”,最早有“蒲州梆子”,后来影响不断扩大,与山西等地曲调结合,逐渐形成了北路梆子、中路梆子、上党梆子。河南梆子吸收了同州梆子的唱腔,并与弦索腔及高腔相掺和而形成。山东有曹州梆子、莱芜梆子、章丘梆子等。各省的梆子虽同属梆子系统,但因各地方方言、民歌、小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唱腔、乐器、剧目。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