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流域的有声幌子
来源:http://www.sxhhwh.cn/news/164.html | 作者:黄河文化 | 发布时间: 2021-06-25 | 6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黄河流域,从事民间贸易的多为小商小贩,他们一般无固定的营业场地,也不像一些大商行那样有特有的招牌和幌子,平时他们走村串户,摆摊设点,其招揽顾客的手段便是吆喝或代声的叫卖,俗称“有声幌子”。这代声因地域的不同和行业的不同,常常存在一定的细微差别,外人很难辨别,但在当地却约定成俗,人们一听便知其为卖什么的,绝少发生误会。

       代声是指用某种特有的响器发出特定的声响来招揽顾客的叫卖之声。在黄河流域,使用代声叫卖的有游商,也有摊贩,其代声的响器常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如货郎担用拨浪鼓,卖油郎用“油铛铛”,小炉匠用小号等等。有时,也有几个行业的商人共用一种响器的,但发出的声响却各有区别,其细微的差别只有当地人才能明了,堪称一绝。


       如卖油郎俗称“油匹”“卖油的”,其代声响器为一圆形铜片,常挂在油担的头上,边走边敲,发出“铛铛”的声响,民间因之而习称其为“铛铛”或“油铛铛”。
       算命的也打“铛铛”,但其与卖油的“油铛铛”略有不同,其铜片中心常有一突起部分,平常,这种响器装在小竹架上,与槌儿拴在一处,盲人算命的一手提竹竿探路,一手提此“铛铛”击之使

响,十分的有特点。       卖糖的,常以一直径为半尺的铜锣作为代声的响器,如是摆摊,则一手提锣,一手拿槌,立于摊旁敲击发响,招揽顾客。如是走街串巷,则常将铜锣挂于担头,边走边敲,其声音也为“铛铛”。有趣的是,卖油的、算命的、卖糖的都打“铛铛”,其声音分别本来不大,但乡间人一闻便知是谁,代声传承细致入微如此,确也难得。


        游方郎中以摇铃为号,乡人俗称为“路档子先生”“路档子”;弹棉花的也以摇铃为号,其铃声比游方郎中摇得急,一阵阵的急急摇响,听起来好像“弹、弹、弹,弹出好花身上穿,弹出好花夜晚盖!”而游方郎中的铃声则缓慢而绵绵不断,意为:“看----病----买----药啦!”
       磨剪子的。其代声响器为一钉在短木柄上的一串铁片,摇动起来哗哗作响,他们自称为“金柜”,仔细推敲,可能是“惊闺”的谐音。
        小商小贩招揽顾客,除用代声外,也用吆喝。收破烂的,俗称“换破烂的”“收旧货的”等。在山西吆喝声为“收破烂啦……”,在山东,其吆喝声为“钱买----吆喝----花----胎布衬!”说明是以收破布为主。如以收购头发等各种小型废品为主则其吆喝声为:“乱----头发来,换----洋火!”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