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弘扬黄河文化"宁夏文学周|黄河之畔,文学的声音
来源:宁夏文明网   | 作者:马丽娟 | 发布时间: 2020-09-28 | 325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学周启动仪式。

参加文学周活动的高校学生代表。

邱华栋

  “弘扬黄河文化”2020宁夏文学周暨宁夏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已于上周圆满画上句号,这次宁夏文学周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各地知名作家、编辑与宁夏本土作家,以及写作爱好者齐聚一堂,一起探索文学创作的当下与未来。

  一场对自我和时代的思考

  “自我和时代的关系”,在宁夏文学周开篇第一场活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就讨论了这个问题。邱华栋认为,现在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各项事业都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个时候的作家们更要思考自我和时代的关系,“文学就是人学,作家的文学创作非常复杂,如何关照生命自身,如何发现多层经验,需要深入思考。”

  那么,作家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怎么准确书写?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三位嘉宾从不同层面解释了自己的思考。邱华栋由浅入深,说到当今作家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博识、专注、坚韧、童心、好奇……”邱华栋给出了一个个关键词,彭学明说:“保持对时代的热情,学会感知,扩充文学创作储备。”李洱则提出,对于当下时代的认知,可以从一个较大的时空概念里去思考,更能看清形势,从而找到自己的站位。

  事实上,整个宁夏文学周中,都充满这样的思考。每一场讲座、讨论、主编面对面等活动,都绕不开对写作者创作方向的探索。无论困惑还是答案,在这场文学聚会中都能被听见。

  给宁夏文学创作带来更多启示

  这一次的宁夏文学周,邀请了中国作协领导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全国知名作家、网络作家以及全国知名期刊主编来宁参会,他们给宁夏的文学创作带来更多启示。

  邱华栋讲了曾经看过一篇描写秦岭月亮的文章,“用词很美,但是‘这个月亮’可能只对作者本人有意义,对于我来说,更想看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这里的风土人情、自然物产。”他说,当景物被赋予更深一层意义的时候,它才会感动更多人。

  李洱在“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里,讲了《红楼梦》经典化的过程。他的讲述中,文学信息十分丰富,从初期“新红学派”创始人俞平伯、胡适及鲁迅先生对于《红楼梦》的评价,到李辰东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肯定。《红楼梦》经典化的过程被李洱娓娓道来,对现代作家写作有很多启示。

  《诗刊》副主编霍俊明、《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花城》主编朱燕玲、《收获》副主编钟红明、《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民族文学》一编室主任杨玉梅等也与宁夏作家、文学爱好者及高校师生面对面交流,从一个作家需要具备的素养,编辑工作的流程和需要具备的能力等方面做了分享。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