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流域的端午节
来源:http://www.sxhhwh.cn/news/156.html | 作者:黄河文化 | 发布时间: 2021-03-25 | 20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夏历五月五日,即是端午节。在黄河流域,它又被称为端节、端阳、重午、天中节、蒲节、女儿节、地腊节、追节、享节、朱门、朱明等。因它是夏季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民国以来,又称此为“夏节”。
        端午节萌芽于先秦。据今人考证,有恶日说、纪念屈原说、龙图腾崇拜说等多种。其中恶日说最为有理,验之史实,从先秦起,“恶五月”之说已广泛流行。其所以视五月为恶月,与自然气候对人类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很大关系。


        五月是仲夏,正是黄河流域的麦收季节,也意味着盛夏的来临。这时节“暖气始盛,虫蠹并兴”及“阴阳争,血气散”,酷热袭至,传染病泛滥,蜈蚣、蚰蜓、蛇、蝎、蚊、蝇肆虐。在治疗防疫条件极差的古代,盛夏无疑是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增高的时期。这便是五月被视为“恶月”的客观原因。端午处于五月之初,受“恶五月”看法之影响,也自然被视为“恶日”。
         由《后汉书》《论衡》《风俗通》《四民月令》诸书有关记载,古人从安全考虑,不得不想出种种御恶措施,如五彩丝系臂,以辟兵、鬼,命人不病瘟;门户饰朱索、五色,以止恶气。
        虽然汉代五月五也有食粽子之俗,然而当时还没有纪念屈原的内涵。汉以后,五月五纪念屈原的说法才传播开。就黄河流域而言,避恶除疫,仍是端午节民俗的中心内容。


        端午节清晨,黄河流域各地均有贴门符的习俗。门符形式多种多样,有虎形符、朱书符、赤灵符、五雷符、黑煞符、避瘟符、天师符等。


        在黄河流域好多地方,还流行在门窗上悬挂艾草、菖蒲和艾草编成的艾人、艾虎之俗。
         清代以来,在甘肃、陕西、山东等地,端午还有在门上插柳枝、桃枝、柏枝或杨枝、枣枝之俗。部分地区还有在门上挂红纸葫芦的习俗。
        在黄河流域,端午节还流行采百草配药,以预防夏季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