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商人的生意门路(九)
来源:http://www.sxhhwh.cn/news/147.html | 作者:黄河文化 | 发布时间: 2021-02-23 | 49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西北地区。在西北地区,黄河商人也十分活跃,如在宁、蒙、甘三省(区)交界的定远营,其最大的商号“祥泰隆”即为山西平遥县人所经营,它以经销皮毛运往内地,然后贩运日用百货于当地销售为主,在当地及皮货商界十分有名。此外,黄河商人在西北地区开设的“晋益恒”“庆和成”“集文吕”等商号在当地也很有名气,他们以西北特产药材甘草的贩运为主,行销河南、河北、天津、湖北、湖南、上海以及朝鲜、日本等地。在新疆的塔尔巴哈儿、伊梨、和田、叶羌等地,也有“山陕江浙之人,不避险远,货贩其他”。他们从新疆运回白银、金砂、鹿茸、葡萄干、杏瓜,销往丰镇、归化、包头等地,然后又把内地的绸缎、布匹、日杂运往新疆,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


        (三)江南地区。旅居于江南地区的黄河客商主要为盐粮商人,明朝实行“开中法”制度后,输粮纳草以为盐引,然而贩盐走江湖的黄河商人多居于两淮、两浙和扬州一带。他们的活动范围是由江西到宣府、大同,再由宣府、大同经四川到江南,行程达数千公里,活动的范围几近大半个中国。据《扬州府志》记载:“……于是商遂分而为三,曰边商,曰内商,曰水商。边商多沿边土著,专输纳米、豆、草来中盐,中己所在出给仓钞填堪合,以赍投运司给盐引,官为平引价,听受直于内商而卖之。内商多徽歙及山陕之寓籍淮扬者,专买盐引,下场支盐,过桥霸上堆候掣,亦官为定盐价,以转卖于水商。”从上述记载看出,在江南等地,黄河的客商也相当多,此外,在四川、两广、云南、贵州等地以及东南亚诸国,也曾有黄河商人的足迹。

        总之,明清时期,黄河的客商曾十分盛行。从日本的神户、大阪、长崎、仁川,到新疆的堪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曾留下了黄河商人的足迹,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到森林茂密的东南沿海,你都可以看到黄河商人的身影。无怪乎在各地都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先有祥泰隆,后有定远营”“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

         黄河商人在外经商,不仅大大促进黄河流域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这种风俗对黄河与各地的文化交流也起了促进作用,如太谷花灯就是由太谷客商从苏州、杭州等地引进的。同北部蒙满各族人民的贸易,也使黄河流域和上述各地的人民在生活习惯、日常用语、地方体育等文化形式上,形成了特定的融合形式。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