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奔流,激荡古今文化大气象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光明日报 | 发布时间: 2022-12-15 | 889 次浏览 | 分享到:

苗长虹: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融合发展、和谐共生为主轴,传承和弘扬以黄河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通过黄河文化回答“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一民族追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王丛霞: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一,通过加强黄河博物馆软硬件建设来加强黄河文化平台建设。其二,加大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促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重点保护黄河流域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建筑遗址、治河工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三,继续加大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力度,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其四,运用战略思维,更加注重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原则,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

张述存: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为此,建议实施黄河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工程,加强对黄河题材文艺创作的引导扶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文学、影视、音乐、美术、创意设计作品,不断丰富黄河文化的展现形式。实施黄河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推动黄河文化与农业、工业、旅游、教育、中医药、康养、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黄河文化发展活力。实施黄河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依托各级各类文博馆所、剧院剧场等,开展黄河文化普及、鉴赏、展示活动,推动沿黄地区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实施黄河文化项目带动工程,建立黄河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库,打造一批重大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壮大黄河文化传承弘扬载体。

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光明智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面向世界的窗口。在新时代,如何推动黄河文化走向世界?

王丛霞:面向世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通过黄河文化,可以向国际社会真实展现中华民族“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协同共治观;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基地,可以为海外同胞认识、亲近、感悟、体验黄河文化提供基本场域。当前,应推进黄河文化和“互联网+”联动发展,利用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在黄河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的应用,促进黄河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符号和载体,为全世界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破解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