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R ARRIVAL!
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成为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争取解放的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秉承“艰苦奋斗、团结治河、无私奉献、求实开拓”的黄河治理精神,兴建了龙羊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推动黄河生态明显好转。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现活态的黄河文化与黄河故事 光明智库:守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就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亟须关注的问题? 郑炳林:当前,黄河沿线城市都在大力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甘肃成立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河南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顶层设计,推进对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挖掘其时代价值,在讲好黄河故事方面做了深入探索。 在黄河文化内涵挖掘及产业开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展现活态的黄河文化与黄河故事,使之生生不息、活在当下。 苗长虹:近些年,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黄河文化遗产面临着家底不清、破坏严重、发掘和保护不足、保护与利用结合不够、缺乏系统保护和整体规划等问题。文化是一个生命系统,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有整体观、系统观、生态观,实现文旅有机融合。 张述存: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是弘扬黄河文化的基础。近年来,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逐步健全,确立了西安、洛阳、郑州、曲阜等全国大遗址保护片区和汉长安大遗址保护特区,形成了整体化、片区化的文物保护格局。 推进黄河文化的系统性保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快组织开展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摸底梳理工作,绘制黄河文化资源地图,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充分利用黄河流域考古发掘的丰富史料和遗迹遗产,建设黄河文化公园,分区分类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形成实物保存、技艺保存、数字保存三大遗产保护体系。三是加大黄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力度,带动提升黄河文化保护水平。四是加强黄河文化研究,规划一批重大研究项目,组建、命名一批黄河文化研究基地,培养一支稳定的黄河文化研究队伍,推出一批标志性的黄河文化研究成果。 回答“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追问 光明智库:如何理解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并更好地传承弘扬? 郑炳林:首先,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其次,黄河文化蕴含的“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最后,包容开放的黄河文化,为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 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必须加强对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文化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提炼出核心文化要素与文化精神,形成对黄河文化的规律性认知,为当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历史借鉴。 苗长虹: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融合发展、和谐共生为主轴,传承和弘扬以黄河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通过黄河文化回答“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一民族追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王丛霞: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一,通过加强黄河博物馆软硬件建设来加强黄河文化平台建设。其二,加大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促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重点保护黄河流域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建筑遗址、治河工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三,继续加大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力度,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其四,运用战略思维,更加注重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原则,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 张述存: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为此,建议实施黄河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工程,加强对黄河题材文艺创作的引导扶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文学、影视、音乐、美术、创意设计作品,不断丰富黄河文化的展现形式。实施黄河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推动黄河文化与农业、工业、旅游、教育、中医药、康养、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黄河文化发展活力。实施黄河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依托各级各类文博馆所、剧院剧场等,开展黄河文化普及、鉴赏、展示活动,推动沿黄地区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实施黄河文化项目带动工程,建立黄河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库,打造一批重大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壮大黄河文化传承弘扬载体。 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光明智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面向世界的窗口。在新时代,如何推动黄河文化走向世界? 王丛霞:面向世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通过黄河文化,可以向国际社会真实展现中华民族“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协同共治观;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基地,可以为海外同胞认识、亲近、感悟、体验黄河文化提供基本场域。当前,应推进黄河文化和“互联网+”联动发展,利用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在黄河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的应用,促进黄河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符号和载体,为全世界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破解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苗长虹:现阶段,除了要做好黄河文化传承传播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方案,还要集中力量开展早期中国的文明化进程与展示研究、黄泛区考古与遗产保护研究,加强黄河文化典籍的系统全面整理工作,面向国人、面向世界,加快构建黄河文化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传播体系,使国人和世界从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明史高度,重新认识黄河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原则,协同开展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辽河文化以及世界各大河文化的比较研究和合作交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中国智慧。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覃庆卫)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31日 7版光明日报) " width="400" height="266"/>
·合作电话:15809657998 (刘兴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蔡桥新村26号楼12号营业房
·版权所有: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
·企业、事业单位微电影、宣传片、专题片;
·影视广告、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
·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服务;
·动画动漫制作;
·影视策划服务;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
·各大媒体平台广告投放服务;
(网易、新浪、腾讯等);
·会议会展跟拍记录服务;
·广告、宣传册设计、制作、印刷服务。
黄河文化数字平台
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