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讲好黄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黄河文化专题采访创作活动走进洛阳
来源: 洛阳网 | 作者:赵彤彤 | 发布时间: 2020-11-30 | 429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29日至30日,由河南省文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讲好黄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黄河文化专题采访创作活动走进洛阳。采访团先后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白马寺、龙门石窟和黄河小浪底等地参观,对洛阳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宝藏留下了深刻印象。

  “讲好黄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黄河文化专题采访创作活动于近日启动,旨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用文学观察记录黄河两岸生态保护取得的实绩,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采访团成员均为目前活跃在文坛的一线作家,是国内文学界的中坚力量。

  冬日萧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却游人如织。

  该馆共有5个基本展厅,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馆藏文物达2089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采访团成员徜徉在赫赫夏都的文化海洋中,领略到众多文物之美。

  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在文物展柜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馆副研究员、作家计文君驻足凝视:“二里头文化名不虚传,到了洛阳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一站就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很震撼。”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邵丽坦言,二里头对于华夏文明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博物馆对文物、遗址等进行保护展示,能让更多人系统地了解中原文化、华夏文明。

  千年古刹庄严肃穆。来到白马寺,采访团成员漫步其中,仔细聆听这座释源祖庭的掌故、新闻。

  “中原文化是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在白马寺我看到了文化的千年传承。而文化传承是作家创作的不竭源泉。”参观中,鲁迅文学奖得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弥有感而发。

  《小说评论》杂志主编、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认为,白马寺是洛阳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而且目前的发展有目共睹,文化自信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近年,夜游龙门成为我市一大旅游亮点。11月29日晚,采访团马不停蹄赶往龙门石窟。沿伊河向前,采访团成员时而驻足河岸,观赏龙门东山夜景;时而拾级而上,流连于佛龛石窟前。

  “真美!”来到卢舍那大佛前时,采访团成员惊叹不已——大卢舍那像龛外夜色浓重,将灯下的大佛衬托得光彩夺目。《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吴越心情激动:“登上最后一级台阶的时候,眼前好像一下子就出现了一幅绝美、震撼的画卷。我要把洛阳的文化融进我的作品里。”

  “夜游龙门还是第一次,看到了和白天不一样的美。”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笑言,尽管来过很龙门石窟很多次,但“每次都像是第一次”。

  在小浪底近距离端详母亲河,采访团成员十分感慨:行走黄河特别有意义,看着黄河从身边滔滔东去,最想做的事就是写下母亲河的魅力。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活动结束,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精彩的笔墨书写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洛报融媒记者 赵硕 通讯员 李杨 文/图)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