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文化风情民俗:放河灯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 作者:马晓微 苏黎明 | 发布时间: 2022-12-04 | 328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30日上午,由清水河县宣传部、旅游局等单位主办的呼和浩特市首届黄河河灯旅游文化节在清水河县下城湾云滚洞度假山庄开幕。骡驮花轿、威风锣鼓等具有浓重黄河文化风情的民俗活动在开幕式上轮番上演。

  傍晚,3000多盏被寄予各种祝福和心愿的五颜六色的河灯被人们放入黄河顺流而下,为期一周的河灯旅游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晋蒙黄河大峡谷清水河段全长76公里,素有“北国小三峡”之美誉。早从明末清初开始,黄河河灯节就在黄河沿岸盛行,俗称河灯会。乾隆16年,在黄河边建造了龙王庙、古戏台,漂放河灯开始上升为有组织的祭祀活动。河灯会期间,人们漂放河灯缅怀先人,企盼国运昌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河灯会是黄河民俗文化的典型体现。下城湾村的杨三成大爷今年63岁了,打从他十几岁起家里就有了放河灯的习俗。杨大爷说,关于放河灯的来历,在当地是这样传说的:由于村里紧靠河岸,每到黄河涨水季节,临河的庄稼地和房子常被洪水冲垮,而且当时黄河岸边的村民生活来源便是拉船,每年清明节后村里的青壮年就都去“跑河路”了,人们为了祈求村庄不被河水浸淹和船工出行平安,取“放明灯,指明路”的意思,便逐渐形成了放河灯的习俗,以此来祭祀“河神”。

  传统的放河灯仪式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两三天村里就请来晋剧团或二人台来唱戏,十五晚上的放河灯仪式是很隆重的,垒旺火,转社火,点三炷香、烧三张裱、供五个点心、磕三个头,之后便开始到黄河岸边放河灯祈福。



  如果风平浪静,河灯做得稳固,有些河灯甚至能一直飘到下游30里以外的老牛湾。

  传统的黄河河灯是很有讲究的:先用高粱秸秆固定成一个三角形,保证河灯在河里的稳固性。再把麻纸拧三个捻子,把捻子放到胡油锅里炸一炸,然后再用三根木棍把捻子固定到三角形的三个角,这样一盏河灯就制成了。而且河灯放流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365盏以上的灯,意为365天天天平安。杨大爷说,现在会做河灯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每年的放河灯习俗还在延续着,但已经明显没以前隆重了,只是老一辈人一直坚持着。

  “现在政府把这种传统习俗固定成了一个节庆活动,肯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河灯节,放河灯的习俗也会延续下去,我们这些黄河岸边的人很高兴。”杨大爷兴奋地说。如果将来河灯节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起来了,杨大爷还打算带动儿孙开发家庭旅馆、农家采摘等旅游产品。望着河上漂着的星星点点的河灯,杨大爷的眼里满是憧憬……(刘志贤)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