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聚焦黄河丨分论坛四: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
来源:历史学院 管理学院 | 作者:王莉莉 | 发布时间: 2022-12-07 | 1038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站讯]12月13日,由中国科协、山东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黄河发展论坛、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18次研讨会、第四届鲁青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分论坛四:“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在山东大厦淄博厅进行,水利部减灾中心客座研究员徐海亮、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南京大学张捷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等19位专家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作了主旨演讲,来自社会各界的4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

本次分论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题为“黄河文化与遗产活化”,由山东大学江林昌教授主持。水利部减灾中心客座研究员徐海亮作了题为《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水沙变化及治理》的主题报告,阐述了环境学视角下从古至今学者们对黄河水沙的认识、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变化,指出现阶段黄河来沙明显下降,但资源与环境的矛盾依旧是当代黄河治理的关键。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作了题为《黄河改道的区域地理效应与故道遗产活化》的主题报告,讲述了黄河改道与地貌演变对苏北平原的改造,提出要想活化黄河故道遗产,就要重振黄河精神、打造黄河IP、打造黄河休闲体验带,呼吁将黄河故道(苏皖段)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范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延常研究员作了题为《黄河下游文化遗产与考古研究》的演讲,认为以黄河为主形成的水路网络对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农业文明发展和文化交流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黄河的惠予形成了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和文明化进程,指出考古学对挖掘、研究、阐发、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作用。南京大学张捷教授作了题为《文旅融合视野下的黄河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指出要从黄河文化、文化遗产、文旅融合等角度进一步凝练提升黄河文化之魂,通过多学科、多途径研究发掘黄河文化,并将黄河作为整体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胡英泽教授作了题为《讲好具有中华文明意义的山西黄河故事》的主题报告,提出要处理好黄河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防止黄河历史文化研究的泛化;要认识到黄河的重要意义,推进黄河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化;研究要有标识度,要体现中华文明的基因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明与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演化和发展:全球化的视角》的主题报告,他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了黄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提出要通过对标国际、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地理标识来塑造黄河文明的全球影响力,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大卫作了题为《把握好黄河文化的精神特质》的主题报告,通过解读“中华文明的根和魂”,讲述了黄河文化的概念与特殊意义,回答了黄河文化的根在哪儿的问题,并呼吁多学科共同推进黄河申遗进程。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教授作了题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母亲文化与“圣河”形象打造》的主旨演讲,指出黄河作为母亲河、圣河的精神提炼和族群凝聚力的打造,需要通过特定的载体形成符号化象征和特定的活动形成仪式化的精神寄托。宁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磊作了题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主旨演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背景出发,讲述了非遗保护的现状及国家、省域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