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大相国寺
来源:百度百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1-04-02 | 7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相国寺

北宋时,相国寺不仅是京师最大的佛寺,还是管理全国寺院,负责委派各寺院住持僧侣的左、右街僧录之一。宋代帝王也多来巡幸,大臣、亲王为灾异祈祷,为君主诞日庆贺,忌日行香,重臣追荐,群臣宴会诸多礼仪也都在寺内举行。各种佛事活动和僧俗酬唱,文人题咏也是都城盛事,,被称为"皇家寺"。

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几次增修,寺内分为455区,占地面积达540亩,内分64院,合并于神宗元丰年间(1080~1082年),分属慧林、智海两大禅院和定慈、宝觉等律院。禅、律院数记载不一,为二禅院八律院(一说八禅院二律院)寺院内布满宋代名手高益、燕文贵、石恪、孙梦卿等人的壁画,同时寺内也开始庙会和市易,"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翰林学士宋白奉勒撰写的《新修大相寺碑铭》中赞曰:"隋堤之侧,寺名相国。仿佛天宫,光华日域。轮焉奂焉,五色相宜。春陵宝马,许史云軿。争趋胜地,如会诸天。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大相国寺

北宋以后由于国都的迁移和兵火水灾频仍,相国寺趋于衰落。明代则一度中兴,曾置僧纲司于寺内,掌理开封府属各寺庙事务,并南、北大黄寺、景福寺于相国寺,寺产骤增,经济好转,殿字僧舍多处增修,并重建了资圣阁,明人顾禄曾赞诗称:"金碧棱层炫晓霞,梵宫高阁壮中华,上摩绛阙三千界,下瞰红尘十万家。"极言寺院的宏丽,但比起巅峰时的宋代则略有逊色。明代中期成化二十年(1484年)寺额曾勅改为"崇法禅寺"这个寺名直到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时才恢复原名大相国寺,用了178年之久。

大相国寺

相国寺在明末遭受一次浩劫,崇祯十五年(1642年),大水淹开封,城内一片泽国,相国寺仅露出大殿屋脊,鳞次翼比的殿堂僧寮俱化为黄沙白草。清人统治中国,提倡佛教,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先后修葺相国寺9次,其中以乾隆三十一年到三十三年(1766~1768年)的规模最大,动用国帑1万两,历时2年余,乾隆并亲书"勅修相国寺"匾额,今日寺中各主要建筑,多系此次重修所遗。乾隆时寺院内附建了各郡行馆和祗园小筑等世俗建筑,寺院的规模已较前缩小。变化最大的要数1927年,此年冯玉祥主持豫政,在全省毁庙易俗,废寺逐僧改相国寺为中山市场,并在寺内创设革命纪念馆、实业馆等,以后统属河南省民众教育馆。寺内佛像除千手千眼佛外,大部被毁。寺内建筑物长年失修,残破另落。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