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大相国寺
来源:百度百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1-04-02 | 7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相国寺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宣扬佛教,于1940年招徕昔日僧人,将原有的铜钟、昆卢佛头等迎回寺内,恢复佛事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民众教育馆准备复员,但遭到僧人阻挠,双方诉讼到教育部,又转到河南省政府,僧人败诉。

大相国寺

1948年开封解放,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群众教育和寺院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从1952年开始,多次对寺内建筑进行修建,使残破不堪的古建筑焕然一新。寺内有文化馆(后改称群众艺术馆)开展群众文化教育活动。

大相国寺

1992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同年11月,相国寺举行"佛像开光,迎奉藏经和方丈升座"庆典,恢复了丛林制度。

大相国寺

现存的相国寺保留浓厚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分为三进院落,在中轴线上分布着牌楼、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东西两廊为客堂等设施,由南向北依次为:

大相国寺

牌楼。原为山门基址,山门前原有木制牌坊一座,解放开封战争中毁于兵火。1958年新建牌楼,为四柱三楼琉璃作牌楼,中楼高8.4米,两侧门高6米。绿色琉璃瓦顶,前后檐下用砖砌单翘五踩斗拱,正门匾额为"相国寺"三字,为河南文史研究馆馆长裴毓明正书,1992年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重颁"大相国寺"寺额。牌楼两旁为砖砌透花围墙,高3.05米,雍容典雅。

大相国寺

钟、鼓二楼。1994年新建,二层,歇山琉璃瓦顶,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晨钟暮鼓寓意国泰民安。钟楼悬铸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铜钟,钟高2.23米,口径1.81米,重达万斤,环钟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0常转"16字阳文钟铭及铸钟官员和工匠姓名。钟声雄浑,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扣击巨钟,声震全城。"相国霜钟"是开封著名的八景之一。

大相国寺

天王殿(即接引殿,又称二殿)。位于牌楼北50余米,面阔5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悬挂"天王殿"3字匾额,为赵朴初会长所题。前檐下安装六抹头隔扇门22扇,门高2.4米,殿东西两侧砌有砖墙,各辟一垂花门,通往二进院。天王殿后有放生池,东西长22米,南北宽10米,一座三孔石桥飞架池上,贯通南北,桥宽5米,池周有青石围栏,以供观赏,该池建成于1999年10月。

大相国寺

艮岳遗石。位于天王殿后及大雄宝殿后。艮岳原是宋徽宗用花石纲征运江南奇花异石堆砌而成的皇家园林,精美秀丽,巧夺天工。靖康之难,石块被用作孢石,剩余精美者被金人运往燕京(今北京),堆筑于今北海公园琼岛等处,开封仅余数块。天王殿后一块,镌刻"北宋艮岳遗石"6字,是开封最大的一块,移自某宅。大雄宝殿后一块,原是明清御苑遗物,原放置北京图书馆,经国家文物局协商归还开封。两块遗石,历经劫难,成为人们窥探艮岳风光的实物。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