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宁夏特点的黄河文化初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白皋 | 发布时间: 2016-02-24 | 5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五项主要目标任务中的重要一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2020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作出了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的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为我们正确理解、认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好、研究好、贯彻好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的思想,是当前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对宁夏来说尤为如此。“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决不是溢美之词。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强调的:“宁夏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富、因黄河而美,黄河滋养了两岸人民,成就了“塞上江南”。我们一定要感恩黄河、保护黄河、治理黄河,让母亲河肌体健康、安澜无虞。”宁夏在我国沿黄各省区中特点突出,作用重要,宁夏引黄灌溉在两千多年的持续运行发展中,滋养了宁夏平原的农业文明,也孕育了灿烂的具有宁夏特点的黄河文化,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宁夏特点的黄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学习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宁夏特点的黄河文化有以下特征:

  一、黄河文化是宁夏文化源流中的源头和主干

  对宁夏的文化源流有多种概括,但黄河文化是源头、是主干,应该是宁夏理论界、学术界的共识。文史专家吴忠礼认为:“没有黄河,宁夏的一切文化都无从谈起。”因为只有宁夏的这段黄河,才会形成历史上的引黄灌溉,出现“新秦中”“塞北江南”(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所以黄河文化是宁夏平原多元文化的源头和主干,农耕文化、移民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等等,都与历代对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间接的关联或派生关系。

  二、宁夏特点的黄河文化是包容的文化

  黄河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系统,对周边的多元文化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宁夏特点的黄河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一点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民族史学和经济专家陈育宁认为:“宁夏平原成为对周边各民族有极强吸引力的经济中心和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在这一区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历史上,宁夏地区曾有20多个少数民族定居繁衍,流动迁徙的民族就更多。其中有些民族演变成汉族或其他民族,有一些民族后来消失了,他们最终的归宿,是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但在宁夏平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里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区,是众多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或抗衡冲突或和平相处的地区。所以这个地区的民族融合相比其它很多地区要来得广泛和剧烈。

  在宁夏平原,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这就是,秦汉以来引黄灌区逐步形成之后,无论哪个民族、通过什么途径来到宁夏平原定居,他们都会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基础,顺势而为,迅速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或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转变,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他们都意识到黄河之利的重要性,在继承灌溉农业传统的同时,一些少数民族领袖人物也愈来愈重视灌区水利建设,重用汉族人才兴修水利,甚至还涌现出少数民族自己的治水杰出人物,从而对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特点,在西夏历史上表现得很充分和典型。也就是说,除了在战乱的直接影响下灌区会受到阶段性破坏之外,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开发建设没有受到政权更替、主体民族变化的影响,这是宁夏引黄古灌区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文史专家汪一鸣认为:与北非尼罗河文明、西亚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文明等世界著名古灌溉文明发祥地相比,以宁夏引黄灌溉工程为杰出代表的中华黄河文明,是全球唯一没有中断、世代延续、生生不息的文明,从而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见,宁夏引黄灌溉工程是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合力经营的成果,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共同维护的成果。各族人民共同保护了黄河,开发了黄河,黄河是他们共同的母亲河,民族融合也成为这一地区的大概率事件。这种情况从秦汉到明清,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持续着。除了经济、政治、军事需要的原因之外,文化的凝聚作用是更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黄河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出强大的向心力、融合力,使得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不同政治诉求、不同生产方式、不同习俗的人们一旦接触到黄河文化,就会接受它、融入它。而黄河文化本身也在接纳新的元素中更加丰富、更加博大、更加包容。宁夏的发展史不但是引黄灌溉的发展史,也是宁夏特点黄河文化的发展史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