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R ARRIVAL!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崔清林
2020年9月17日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同志莅临河南视察期间,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把脉定向,指路领航。他强调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黄河流经濮阳167.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历史渊源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精神涵养丰富的地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延续城市文脉,挖掘时代价值,精彩讲述濮阳“黄河故事”,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一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决策部署,结合濮阳区位特点、生态格局、资源禀赋和民生需求,加强领导,成立专班,科学谋划,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六大行动”,抓好规划实施、政策执行和措施保障,加快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和重大工程,大力保护传承弘扬独具特色的濮阳黄河文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黄河。
——实施中华文明探源行动,加快黄河文化遗址保护廊道建设。戚城、高城等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证实了濮阳地区在黄河文明起源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西水坡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开工建设新水源地置换工程,启动保护范围旧厂区搬迁。
——实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行动,构建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和展示网络。组织范县苏庄等7个村申报第六批省级传统村落,编制完成濮阳市《文旅资源图》《文旅资源手册》,推进濮阳县古城、南乐文庙学宫仿古建筑群、史官遗址等文物古迹保护开发项目建设。
郑板桥纪念馆。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打造黄河文化地标。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推动中国杂技艺术节与中国杂技“金菊奖”评奖合并,下两届继续在濮阳举办,打造东方杂技演艺之都。推动杂技与体育跨界融合发展,建成极限运动基地,成功举中国极限运动大会,建设中国极限运动名城。弘扬姓氏文化,成功举办2020中华张姓拜祖大典。完成戚城遗址、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项目网上申报,开工建设濮阳县黄河民俗博物馆提升、东北庄中原杂技博物馆提升等项目。
2019年中国极限运动大会。
——实施大运河保护行动,促进黄河、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加强与对接沟通,共有18个涉及濮阳的项目和事项纳入《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被确定为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七片区”之一,定位为“京杭遗韵、运河咽喉”。推动京杭大运河(台前段)规划编制,加快隋唐大运河(南乐段)项目建设。
——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带动行动,推动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加快推进“世界杂技之窗”项目,确定项目片区选址。范县板桥古镇、濮阳县濮水小镇二期、濮阳县娄昌湖杂技文化园区、台前县月亮湾印象体验地项目等一批县域文旅项目加快建设。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实施主题宣传创作行动,塑造濮阳黄河文化名片。加强议题设计和报道策划,“两会”期间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中央省主要媒体刊发宋殿宇书记论述弘扬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稿件40条,中央媒体9条。邀请河南报业集团 “走黄河两岸 看潮涌中原”采访组到濮阳县、范县采访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创作,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为背景的戏剧《黄河红帆》成功入围河南省2020年度“五个一工程”扶持项目,即将搬上舞台。豫剧《驻村第一书记》代表河南参加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水秀》(黄河版)被列入我省向中宣部推荐的2020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重点项目和“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家合作重点项目。
范县毛楼板桥文化旅游风景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立足具有丰厚黄河文化资源的濮阳大地,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弘扬宝贵精神财富,激发400万濮阳儿女的创造潜能,使命在前,重任在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这三个基本立足点,延续黄河文化历史根脉,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把保护传承弘扬濮阳黄河文化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推动黄河文化在濮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市流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文化条件和发展动能。
网红打卡地濮阳金堤河湿地公园“小三亚”。
一、提高站位,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化对濮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黄河濮阳段冲积形成的地带,有着黄河生产堤、大堤、北金堤三堤并存,二级悬河河道最长,滞洪区面积最大等显著特点,是黄河文化核心带和资源富集区,是历史渊源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精神涵养最丰富的地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濮阳黄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濮阳相伴黄河经历了千百年改道、治理和疏导,产生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之花。围绕“中华源•黄河魂”主题,深入挖掘濮阳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突出黄河文化内涵,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引领探索,将促进在濮阳大地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延续历史文脉,让黄河的理念、气度、神韵深深融入城市,增强濮阳人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铸就濮阳构建文化自信的基石。
二是涵养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上黄河濮阳段频繁决口、泛滥,给濮阳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磨砺了濮阳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塑造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全面展现黄河治理开发的发展脉络、伟大成就和承载的时代精神,用黄河文化凝聚濮阳人的力量,将滋养濮阳人性格,振奋濮阳人的精神,让黄河精髓、智慧、精神深深镌刻在濮阳人民心里,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转化为昂扬向上、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追求,成为濮阳人民精神传承的坐标,增强濮阳人的自信感和自豪感,凝聚起400万龙都儿女同心筑梦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在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把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融汇转化为濮阳在新时代发展新优势,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化保护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举措,将有力推动濮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推动濮阳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绚丽濮阳色彩。
濮阳县娄昌湖杂技文化园区杂技小院。
二、古为今用、固本求新,推动濮阳黄河文化保护传承
黄河文化的根源性、主体性和连续性,决定了她是中华民族的文脉主干和精神原乡,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承载着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就要深入挖掘濮阳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当代“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一要深化拓展黄河文化研究。整合优势资源,制定黄河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建设黄河文化研究协调机制,设立濮阳黄河文化研究委员会,建设富有濮阳特色的黄河文化研究基地。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和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持续推进西水坡遗址、戚城遗址、高城遗址、史官村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利用。认真梳理黄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紧紧围绕濮阳黄河历史文化资源,规划中华祖根探源、京杭大运河(河南段)复航工程、黄河稀有剧种抢救暨非遗保护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定期举办黄河文明座谈研讨,加强与国内外研究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出一批优秀黄河文化研究成果,组织编写和出版具有濮阳黄河文化特色的读本读物,让黄河文化研究在濮阳“火”起来,打造省内黄河文化研究高地。
高城遗址考古挖掘现场。
二要系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开发。坚持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快黄河文化遗址保护廊道建设,打造在国内外知名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区,形成纵连濮阳南北、支撑“中华源”文明的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加强物质遗产普查,实施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程,围绕古建筑、古村落、古渡口等特质遗产开展系统性调查和认定,编制《黄河文化遗产抢救性调查和保护目录》,理清濮阳黄河文化资源家底。加快西水坡遗址、高城遗址、戚城遗址、史官遗址、台前徐堌堆龙山文化遗址等文物设施建设和展示利用,推动濮阳县古十字街、清丰县古顿丘黄河文化产业园、南乐县元村镇古村落、范县沿黄古村镇、台前县夹河乡、清水河乡古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实施濮阳博物馆改造升级工程,复建黄河河防指挥部,开辟黄河文化展示馆、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和黄河生物物种展示馆,提升整体展陈展示水平。整合黄河堤防、北金堤、古城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黄河“二级悬河”等自然遗产,争取纳入全省盘子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将黄河文化元素纳入城市规划,建设标志性黄河文化景观,打造治黄文化主地标。实施非遗抢救性记录工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建设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载体和空间的保护,依托稀有剧种、杂技麦秆画、伏羲历、大洪拳传统武术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戏剧展示馆、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馆,串联东北庄杂技、麦杆剪贴、葫芦烙画、陈氏绢艺、陈氏面塑清丰柳子戏、南乐县目连戏、范县罗卷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水平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创新机制持续办好中国杂技艺术节,打造濮阳黄河名片。举办濮阳(渠村)“黄河鱼汤节”、范县黄河半程马拉松赛、范县荷花暨郑板桥文化节、南乐县仓颉文化节等特色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张姓始祖挥公纪念大会”“仓颉庙会”等节庆活动提档升级、扩大节会影响力。
三要浓墨重彩做好黄河文化宣传。以“中华源·黄河魂”为主题,实施黄河文化宣传弘扬计划,多渠道、系统性、全方位宣传濮阳黄河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全社会对黄河文化的认知,擦亮濮阳“黄河之魂”品牌。精心组织我市“大河奔腾”“共护母亲河同唱幸福歌”集中采访活动、“中国梦・黄河情”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办好“我的黄河我的家”主题采风活动,制作推出反映濮阳黄河文化的专题片,全媒体传播黄河文化,讲述黄河文明史,展示濮阳黄河文化成就。主动对接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保护协会以及各类合作组织,谋划濮阳黄河文化展览,联合黄河沿线城市举办黄河精品文物展览,策划组织各类黄河文化主题宣教活动。统筹利用周边历史遗存、黄河堤防和纪念馆、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体验活动,推动黄河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积极探索黄河流域文物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传播平台建设,推出具有推广示范价值的文物遗产保护、黄河文化解读展示项目。加强黄河主题文化文艺作品创作,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沿黄地区进行专题采风开展“写黄河、说黄河、画黄河、唱黄河、拍黄河”等系列文艺创作活动,开展黄河生态文化影像名片创作行动,推出一批黄河题材文艺和出版精品。依托杂技、戏剧等资源,推出具有黄河文化特点,体现地域文化的原创文化旅游演出剧目,扶持品牌实景演艺剧目、歌舞剧目,形成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艺演出品牌,以高水准的黄河艺术精品奉献人民,用生动的形式讲好濮阳多彩“黄河故事”。
南乐县双刀狮子舞表演。
三、顺应时代,激发动能,推动濮阳黄河文化创新发展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擦亮黄河符号,就要以文化融合发展为重点,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关系、文化和生态的关系、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推动黄河文化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大力发展黄河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更多以黄河文化为内容的文化产品,促进黄河文化的活态传承、创新性发展,让黄河文化活化、走入百姓生活。
一要大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全市文化旅游大会精神,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按照着构建“一核两带四片区”文旅发展新格局的总体思路,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的要求,突出龙文化、杂技文化,推动杂技体育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华龙源圣地、全球杂技产业高地,叫响“寻中华龙源·赏濮阳杂技”品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市中心城区、濮阳县城区为重点,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文化、杂技文化核心展示区。以黄河、金堤河自然生态为依托,建设濮范台黄·金生态旅游带;以马颊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沿线生态资源、农业资源为依托,建设濮清南乡村旅游示范带。重点建设上古文化展示区、杂技文化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区、现代体育体验区。
二要精心培育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通过开发“黄河游,游黄河”,培育以黄河为轴线的具有影响力的濮阳旅游核心隆起带,培育黄河河道体验游、古代文明精品游、黄河两岸民俗体验游等旅游精品线路,让黄河文化“活”起来,充分展现濮阳沿黄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以黄河堤防为纽带,提升渠村水利风景区、毛楼生态旅游区、将军渡黄河游览区、台前县清水河乡黄河月亮湾印象体验地等,统筹规划利用水利风景区、天然文岩渠、金堤河湿地公园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大河文化体验、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建设涵盖历史遗迹展览、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带。积极推进中华龙源景区、龙文化博物馆、濮阳县民俗博物馆、南乐县文庙学宫博物馆、台前黄河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打造龙都文化旅游线路。依托打造中国杂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加快推进世界杂技之窗建设,将濮阳国际杂技产业园、东北庄文化旅游园区、娄昌湖杂技文化园区串点连线,打造濮阳杂技文化旅游展演线路。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大运河文化带融合发展,打造水利水工展示、体育健康休闲、民俗体验观光等精品线路,培育“京杭遗韵”运河旅游品牌。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精品民宿,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星级旅游民宿品牌化发展。
三要积极发展现代文化创意及延伸产业。综合利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坚持“无中生有”、“腾龙换鸟”,引入现代文化创意思路和理念,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相关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情景再现、虚拟成像,开发出黄河文化方面视听娱乐、演绎观赏、竞技游艺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成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体系。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黄河文化产业与体育、康养、中医药等产业共生共赢,实现黄河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间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找准黄河文化与龙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等的结合点,积极培育黄河文化IP。实施“感知黄河”文化工程,引导黄河元素时尚化实用化开发,以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为重点设立一批黄河文化设计研发中心,建设传统工艺美术研创中心和产教融合基地,推动传统老字号创新发展。(市委宣传部)
·合作电话:15809657998 (刘兴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蔡桥新村26号楼12号营业房
·版权所有: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
·企业、事业单位微电影、宣传片、专题片;
·影视广告、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
·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服务;
·动画动漫制作;
·影视策划服务;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
·各大媒体平台广告投放服务;
(网易、新浪、腾讯等);
·会议会展跟拍记录服务;
·广告、宣传册设计、制作、印刷服务。
黄河文化数字平台
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