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R ARRIVAL!
为了教学工作、收集素材并建立民间美术理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创办者杨先让于1986年年底开始组队行走黄河。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连续4年14次行走黄河沿岸,足迹遍布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个省(区),该壮举被称为“黄河十四走”。
近日,“黄河回响——《黄河十四走》艺术回顾展”在京举办,“黄河十四走”的亲历者共同研讨、挖掘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价值内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建投书局主办的“黄河回响——《黄河十四走》艺术回顾展”于近日在京举办。二十几年前台湾汉声杂志社出版的《黄河十四走》,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大陆首次出版,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30多年前,我的父亲杨先让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了民间美术系。为了建立基础教学理论,他组织同事、学生、朋友们成队,在1986年到1989年间,对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作了为期4年多的实地考察。当年参加考察的教授有靳之林、冯真等人,年轻教师吕胜中,研究生乔晓光,本科生刘长春等,陆续加入队伍的还有美国教授叶蕾蕾,以及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张彤,艺术家陈开民等等。当年已经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作的我也多次跟随在队伍中。几年中的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我和父亲一直在外奔波,收藏、拍照、记录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成册。
当年之所以选择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最大的原因是基于黄河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民间艺术正是黄河文明的具体显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值得高兴的是,当下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全民重视的自觉性。
民间艺术中的年画和皮影戏,其中许多内容对百姓有着传统道德的教化作用,读图识礼,听戏讲义,点点滴滴地渗透,民间艺术潜移默化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风格也是百姓所熟悉并喜爱的,造型概括写意、抽象夸张;色彩强烈单纯又不失统一;符号化的纹样内涵丰富、吉祥和谐。
几千年来,这些看似平常的民间艺术,支撑着中国百姓的精神生活,寓意着人们的追求与期望。可以说,民间艺术代表着中国百姓对美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反映在物质上,就是民间美术之种种。民间美术包含着中国百姓对人生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东方特有的哲学思考。
·合作电话:15809657998 (刘兴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蔡桥新村26号楼12号营业房
·版权所有: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
·企业、事业单位微电影、宣传片、专题片;
·影视广告、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
·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服务;
·动画动漫制作;
·影视策划服务;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
·各大媒体平台广告投放服务;
(网易、新浪、腾讯等);
·会议会展跟拍记录服务;
·广告、宣传册设计、制作、印刷服务。
黄河文化数字平台
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