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以旅游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 作者:史瑞应 | 发布时间: 2021-01-18 | 15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1. 经济发展不均衡

黄河流域地理上呈西高东低分布,而社会经济发展则呈现西低东高格局。从区域平衡角度看,黄河上游青甘宁地区有众多革命老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些地区多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中下游地区。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沿黄城市形成差异明显的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上的城市,如银川、乌海、包头、郑州、济南、淄博、东营,此类城市已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第二阶梯为人均GDP7500~10000美元的城市,如西宁、兰州、石嘴山、三门峡、洛阳、焦作、滨州,此类城市已基本超过国家平均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阶梯的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白银、吴忠、新乡、开封、濮阳、菏泽、聊城、德州等。黄河流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非常突出。

2. 自然资源问题多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面临难通航、水缺乏、生态难保护等诸多问题。首先,黄河水道不通航。黄河上游内蒙古、宁夏、陕西段每年凌汛期间大面积封河,无法通航;下游因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成为地上悬河,少有支流汇入,未形成河网。黄河没有航运之利。其次,黄河存在水缺乏的问题。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以上,枯水年甚至高达85%以上,远超一般河流开发利用警戒水平。水资源过度开发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近30年间黄河鱼类资源数量减少约一半,本土珍稀保护鱼类资源减少六成。最后,黄河生态保护难度大。黄河流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水源涵养地、冰川冻土保护地,同时也是我国一次能源(煤炭)与二次能源(电力)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与供应基地,黄河上游及主要支流各类水库、水电站对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3. 整体协调性不强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9个省级行政区形成了分河段的治理机制,而且这种治理格局从早期的针对黄河流域本身的治理逐步发展到经济、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来看,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且整体协调性不强。分散化的治理模式加大了利益协调的难度,阻碍了全流域的协调发展;分段治理的科层化现象也使得市场与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的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