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宁夏饮食文化特点有哪些 食俗独特的宁夏饮食文化介绍(一)
来源:https://www.maigoo.com/zhishi/197401.html | 作者:https://www.maigoo.com/zhishi/197401.html | 发布时间: 2023-06-06 | 3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河套的西南部,靠近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自治区西北方有贺兰山脉,阻挡了腾格里沙漠东进和西北寒流的侵袭。黄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而过,绵延400公里,灌溉着银川平原400万亩良田。当地一首歌谣唱道:“宁夏川,两头尖,东踩黄河西枕贺兰山,南边站着六盘山,年种年收水浇田,金山银川米粮滩。”宁夏中部为丘陵和河谷盆地;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因流水的切割,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六盘山山区高寒阴湿,冬长夏短,昼夜温差大。

总的来看,宁夏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南湿北干,南凉北暖;山川间隔,有林有牧,农业发达。平原灌溉区小麦亩产平均350公斤,水稻平均宙产500公斤以上。所产之米,俗称“珍珠米”,年出口额在万吨左右。此外,这里还盛产各类、蔬菜、瓜果、鱼虾、甜菜等。被称为黑、红、黄三宝的发菜、枸杞、甘草更名闻遐迩。

宁夏也是我国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如公元前8世纪起到战国晚期的乌氏、朐衍、义渠等戎族,西汉末年的羌族,三国时的鲜卑、匈奴,唐时的突厥、回纥等,宋时的党项及后来的蒙、满等民族。党项族建立的大夏、西夏王朝对宁夏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

汉族对宁夏地区的开发和贡献,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曾从陕、甘、豫及江南等地迁来大批汉族移民。移民不但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带到宁夏,而且还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的文化与风俗。秦、汉、唐时在这里屯垦开掘的秦渠、汉渠、唐来渠等水利工程荫泽至

由于宁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秦、汉、隋、宋、明等朝代部曾在这里修筑长城。首府银川始建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时称怀远县。公元1038年,西夏国即定都于银川,当时称兴庆府。

一千年前的唐宋时代,这里的少数民族还很少吃五谷,而以肉乳和野生植物为食。《朔方道志》记载:“宁夏地广人稀,逐水草畜牧。”《辽史》记载,西夏建国前,“其民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经济。居民除放牧外,还垦地种粮。粮食有糜谷、养麦等旱地作物,旱年无收时,人们往往流高失所,逃荒要饭,甚至以草籽野菜为食。“香山三蓬”(绵蓬即蝇虫实,水蓬即星状刺果藜,沙蓬即猪毛菜,亦称沙米)就是荒年饥民用以充饥的食物。有收之年,则以嫩绵蓬叶作菜,以绵蓬子酿酒。当时的官僚大户日常生活则是另一种景象,有诗曰:“午饭腥膻双兔臛,客商颠倒一皮裘。”“银丝碎剪羊毛白,金粟新春黍粒黄。”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