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杜甫故里
来源:博雅文化旅游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3-07-24 | 70 次浏览 | 分享到:

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矛盾,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诗政治性现实性、人民性、艺术性都很强,唐代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也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称杜甫的涛是“政治诗”。所以长期以来,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巩义是诗圣的故乡,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诗人高尚的性情,诗人在长大后的颠沛生活之中还写下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深情。巩义市人民也为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诗圣杜甫在国内受到人们千百年来的崇敬与热爱,在国际上同样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在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纪念。诗人的一生忧国忧民,他的爱国精神和关怀人民的真挚感情为我们后人所推崇,而他留下的优秀诗篇更是让人们世代传颂。

杜甫纪念馆

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靠笔架山,前临界泗河,杜甫生于此,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尽管他在故乡的时间不长,但是一生中始终怀念着家乡,给我们留下了怀乡的著名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清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张汉重修并立“诗圣故里碑”一通,乾隆、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多次立碑。杜甫故居坐东向西,现在宅院长20米,宽10米,院内有东西向瓦房3间,硬山式灰瓦顶,东侧有房2间,北侧有一窑洞,洞口为砖砌墙壁。洞高3米,宽2米,深20米。院内西墙上嵌清代张议草书“诗圣故里”碑一通,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

2012年9月,以“诗圣著千秋,草堂留后世”为主题的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虽然杜甫只在成都寓居不到四年,但在杜甫寓居成都的“杜甫草堂”,杜甫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春夜喜雨》等千古名篇。自晚唐开始,千百年来成都草堂一直被人们视为纪念杜甫、吟诵诗歌的文化圣地。国内外文化学者代表、全国各地杜甫纪念地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约800人参加了此次文化盛会;而著名书画学者黄锦祥先生撰写七言一首:“行吟惠义腹中诗,沉郁高扬赋我思。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作为纪念。这些都体现出人们对这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切缅怀与热爱,亦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倾慕继承。杜甫诗歌具有穿越时空的巨大力量,其影响不仅是文学的也是社会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不仅是中华的也是世界的,千载历史的回音壁上,崇杜之声不绝嗣响。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