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武训纪念馆
来源:博雅文化旅游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3-08-18 | 219 次浏览 | 分享到:
武训纪念馆
武训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武训纪念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墓地,是武训及武训精神的主要纪念地。始建于1903年,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远拨款重修,建筑、文物保存完好。每年11月份举办武训义学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主要景点有武训祠、武训墓、武训陈列室、武训碑廊、武训魂、高歌台、武训义学堂等几部分。

武训祠是武训墓园的主体建筑。进校门后,是一条百余米长的校内甬道直达武训祠。武训祠是1937年,由当时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拨款修建的。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武训(公元1838-1896年),冠县柳林镇武庄贫苦农民,自幼贫寒,因不识字受尽欺凌,遂立志不娶妻,不生子,不置家,“修个义学为贫寒”。自20岁起,他打短工,拾破烂,沿街乞讨,且走且歌。经过30年艰苦绝伦的努力,终于买地200余亩,积钱2000余吊,在柳林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这一绝世奇行轰动朝野,千古奇丐武训誉满天下,受到清廷褒奖并“宣付国史馆立传”。

武训功成名就,但其志不改,继续行乞兴学,在有生之年又修馆陶县杨二庄、临清御史巷义学二处。武训的精神广为后人敬仰效仿。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武训祠,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

1937年,为纪念清末闻名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义学正”武训,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拨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祠后为武训墓,1989年6月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

1896年12月5日武训在临清他所创办的御史巷义学去世,殁后葬于当时的崇贤义塾东壁外,即今墓所在位置。墓北面为陈列室,展示了武训的生平事迹及其文物。1995年9月,在祠前建有百米碑廊,碑刻26块;在祠右前方建有高歌台,又名“嘤鸣台”,在祠左前方建有“武训魂亭”,亭额由著名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


武训陵墓

武训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学后,遵遗嘱薄棺简葬于柳林祟贤义塾东侧。1937年,时任山东省教育厅长的何思源先生主持重修为水泥墓;1989年再次重修成现状。墓高2米,周长10米,墓前有徐运北先生所题“武训先生之墓”碑。

武训祠堂

武训祠堂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1937年何思源主持重建如现规模,1989年再次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院内松柏森森,墙外杨柳依依,一道清清小河环绕院外,称为“武河”。整个祠堂环境清新,十分可人。

百米碑廊

碑廊建于1995年,长140米,两旁立石碑26块,上刻近现代知名人士冯玉祥、郭沫若等为武训先生的题辞及一些著名学府如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题辞。碑廊起自武训祠大门牌坊,止于堂祠平台前。石碑均冬青环护,翠柏映衬,十分壮观。游客至此,既可缅怀武义士的高风亮节,又可欣赏风格各异的书法。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