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宁夏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兴盛,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83932213310135&wfr=spider&for=pc | 作者:宁夏日报 | 发布时间: 2021-05-26 | 2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今,在宁夏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春风、似好雨,滋润着每一个“盐池村”。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达标全覆盖,打通了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我区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600场以上,“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每年惠及观众300多万人次,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年服务群众近900万人次。

“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这正是宁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负责人说。

用文艺精品奉献人民

自治区成立前后,国家抽调大批文化艺术人才支援宁夏,这些人才为宁夏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6月4日,50多名文艺工作者从北京来到宁夏,成为宁夏文化艺术界的骨干力量。在中央有关方面的协调和支持下,中国京剧院四团划归宁夏,组建宁夏京剧团。上海华艺、光艺和红花越剧团选派部分演员组建宁夏越剧团。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舞团、空军政治部歌舞团、铁道兵文工团和杂技团、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话剧团、全国总工会工人文工团和话剧团、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中国杂技团、天津市杂技团等文艺团体支持下,组建了宁夏歌舞团、宁夏话剧团、银川市杂技团,为宁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自治区文化事业初具规模。

1964年10月27日,从北京向西开出的列车上,26张年轻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60班学生。作为其中一员,原宁夏话剧团团长王志洪清晰地记得,伴随着火车驶过铁轨的声音,他们高唱着“年轻人,火热的心……”,奔赴祖国的大西北。

“来到宁夏的时候,宁夏话剧团刚刚迎来6岁生日。那一年,剧团有了自己的排练厅,大家争抢着去排练剧目。按照当时的要求,休整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到农村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王志洪回忆道。

只有赋予文艺创作更多的“泥土气息”,才能让文艺创作呈现出更多的生命本色。在农村参加劳动体验生活,这对王志洪后来50多年创作扎根泥土、挖掘生活的话剧作品,产生了本质的影响。

1965年夏天,由王志洪和表演60班的同学们共同创作的话剧,开始出现在银川的舞台上。话剧《金梁玉柱》《女飞行员》《豹子湾战斗》纷纷诞生,在当时的银川话剧市场引起不小轰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逐渐发生变革,一幕幕反映时代生活的新剧,陆续登上银川舞台。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