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文化与风光融合 保护与开发互促——黄河流域文旅资源丰富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 发布时间: 2021-10-28 | 585 次浏览 | 分享到: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成为黄河流域9省份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的重要考量。河南建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资源库,谋划郑州商代王城遗址文化区、汉魏洛阳故城文旅融合区、宋都古城文旅融合区等15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山西围绕“游山西就是读黄河文化变迁史”等主题,打造“游山西 读历史”品牌,打响“中国根 黄河魂”文旅品牌。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介绍,山东统筹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精品旅游产业发展,统筹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儒家文化、齐文化等一体化发展,汇聚优势,高质量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按照黄河上中下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分区域做好规划建设工作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未来应在此基础上更好统筹规划、持续提升,将单个精彩的“点”串成一条美丽的“带”,让更多人感受到黄河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需要跨区域协调与联动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为节点,串点成线、连线成廊,打造一批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同时,要根据游客需要,做好沿线风景道、观景台、露营地、驿站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文化和旅游部今年发布了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包括中华文明探源之旅、黄河生态文化之旅、黄河乡村振兴之旅等主题线路。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发布《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涵盖行程规划、路况介绍、游玩锦囊等,吸引更多旅游爱好者发现和探索黄河文化和自然之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认为,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要注重以文旅融合释放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效应,带动市场主体深度参与,构建文物和文化遗产利用的有效模式。


  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强说,建议各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发起黄河文化旅游带产业基金和相关子基金,进一步拓宽黄河文旅项目的资金来源,推动更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新技术为构筑可体验、可消费的融合发展业态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也给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带来新体验。“手机上能看黄河旅游的‘攻略’,还能直接选择一条精品线路导航,自驾游趣味多了、烦恼少了。”从北京一路自驾到陕西榆林的游客林帆说。在高德地图手机APP上,已上线黄河世界遗产之旅、黄河生态文化之旅等多条精品自驾线路,为更多旅游爱好者发现和探索黄河文化提供帮助。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按照黄河上中下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分区域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其中,上游是黄河水源主要补给地和重要涵养区,应以生态保护为主,四川、甘肃、青海毗邻地区可以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使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中下游地区拥有古都、古城、古迹等丰富的人文资源,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旅游散发新魅力。(王珂 易嘉欣 雷莺乔)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