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习近平的黄河情怀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新华社 | 发布时间: 2023-12-20 | 1273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从青藏高原出发,穿高山、越峡谷、汇百川、纳千流,黄河在神州大地奔腾5400余公里,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踏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目光所及、驻足所思,尽是对母亲河未来的深谋远虑。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言之殷殷、情之切切,九曲黄河激荡起更为雄浑的新时代交响。


     大河之治——“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2019年9月17日,河南郑州,黄河博物馆“千秋治河”展厅。

  在一幅历史上的黄河改道图前,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

  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摇摆不定的流线如厉鞭抽向大地,给百姓带来苦难。

  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

  曾几何时,黄河“多淤、多决、多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

  “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思接千载,总书记深刻思考着治黄与治国的关系。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祈愿着黄河安澜。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将治黄重任交到中国共产党人手中。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实现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24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创造“地上悬河”治理奇迹。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说。

  来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习近平总书记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凭栏远眺,眼前天高水阔,林密鸟翔。总书记心中,谋划着黄河安澜的宏伟蓝图。

  五害之属,水最为大。深知治水之重、之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我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几度繁华、几度衰落。历史上很多兴和衰都是连着发生的。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

  黄河,无疑是治水的重中之重。

  “国庆前夕大家都很忙。再忙,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一下,党中央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第二日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