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五谷丰登幸福年——山东黄河流域的过年习俗
来源:黄河文化网-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 作者:黄河文化网-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 发布时间: 2023-12-21 | 10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九曲黄河,浩荡如歌,以其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并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滔滔黄河水,悠悠齐鲁情。它所流经之处,无不积淀下深厚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文化。黄河,它在山东境内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9市,最后由东营汇入渤海,像一部鸿篇巨制徐徐打开,娓娓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为大力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本报文化版推出《钩沉·齐鲁大地黄河情》栏目,依托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讲述黄河流经山东河段积淀下的独特人文风俗,以及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其中包括从1946年起山东治黄事业进入人民治黄时代;在反蒋治黄斗争中,解放区人民万众一心,以“三庆安澜”的伟大胜利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缕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山东人民夺取的一个又一个防汛抗洪胜利……生活在黄河沿岸的齐鲁人民,与河共处、引水兴利,谱写出一曲曲治黄事业的壮丽篇章。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过年的风俗也不尽相同。中国古代以农立国,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担负着“天下粮仓”的重任,过年时,一般都有祈求风调雨顺及防虫减灾等特色民俗活动。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过年时更为注重孝道和礼仪。因此,从大年初一到十五,生活在黄河沿岸的山东人民一直传承延续着祭祀、串亲、祈福丰年、群众自娱等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烘托出浓浓的年味。
  旧有祭祀、串亲 新有“拥军拥政”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过年时,黄河流域流传下来很多与祭祀、串亲有关的传统习俗。
  每年大年初一子时,每家每户都会摆好香炉和供品,以供奉神牌灵位、祖辈遗像,并且家中所有人都要穿上新衣服进行祭拜、烧香、放鞭炮等仪式。正月初六日,天刚放亮,黄河边的小伙子们会穿上崭新的黄色“龙衣”,手擎五彩巨龙,在一位长者的引领下来到河边,长者舀出一碗河水洒向龙身,然后除龙首、龙尾外,擎龙的小伙子们全都跪下,恭恭敬敬叩四个头,这个仪式称为“取水”,有乞求黄河安澜、风调雨顺之意;“取水”后的龙灯队伍在回村的路上经过的人家,都要燃放鞭炮以示恭迎。如果某户人家焚烧纸钱、上香跪迎,舞龙的小伙子们还要双膝跪地舞一番,谓之“卧龙迎祥”,直到纸钱烧完方能起身,热闹的仪式背后是老百姓祈望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极具地方特色。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