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殷家庄古民居
来源:博雅文化旅游网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4-06-08 | 85 次浏览 | 分享到:
殷家庄古民居

殷家庄民俗村

殷家庄村地处晋东北黄土高原,东与河北省蔚县一砂河相隔,村西是恒山支脉凤凰山。地势平坦,山川秀美。天(天镇)走(走马驿)线、朔(朔州)蔚(蔚县)线两公路叠汇斜贯全境。东距北京市256公里,西距大同市150公里,又是广灵县城与蔚县县城的中点,北距京(北京)大(大同)高速公路阳原入口46公里,东距张(张家口)石(石家庄)高速公路蔚县入口17公里,交通相当便利。

殷家庄村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温度适宜,年蓝天白云日(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在250天以上,不曾遭受污染,是现代社会发展旅游的“净土”。

殷家庄村行政隶属素有“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广灵县蕉山乡。据记载,历代曾隶属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蔚州(今蔚县)、代州(今代县)和近代的察哈尔省,特色地域文化明显,历史内涵相当深厚,是远近闻名的古村庄。

殷家庄村建村在北魏时期,殷氏居民在元代前广泛居住,故得名“殷家庄”,期间并无兴盛,留于后世资料较少,自元代中后期外迁来的马氏居民逐渐繁兴,取代殷氏成为村子的最大姓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繁盛热潮。村北堡就在明朝开始兴建,嘉靖年间,落成“壬丙门”,古堡格局初成。正在此年间,富甲一方的马姓商官(姓名、身份待进一步考证)为其在京城做官的胞弟及其家族修建府院——“七星院”,一直建、修,最终,在清道光年间,“三庙一堡”格局完成!

1、“三庙一堡”格局

三庙:村西兴隆山“三官庙”(现已毁损),北堡“钟王庙”(现已毁除),堡南“七佛寺”、“观音殿”(现已毁损),一堡:北堡。

兴隆山相传是蔚、广两县“汉墓群”的“龙眼”。“三官庙”就座落于其山头之上,房屋格局为座北面南、“四合庙宇”,正房为五正两耳,门额横悬“三圣宫”牌匾一块,内中供“天官爷”,“地官爷”、“水官爷”分列左右;东、西各三间偏房,左供“五谷爷”,右供“马王爷”;正中一山门左右各三间下房供僧、道往居。庙南下半山腰,有一背南面北“佛道戏台”。此庙建筑是明代风格,高墙大瓦,斗拱飞檐。但在文革时期,绝大部分被拆除,留下了青砖地面和一棵几百年老龄的木瓜树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真武庙”建于村堡的正北,“三合建构”,上房供“真武大帝”,左鼓楼,右钟楼,形如两手环揽村堡。文革时期,“钟王庙”也无可幸免的惨遭灭顶之灾。

堡南“七佛寺”:村最大的庙宇就数“七佛寺”,占地3.5亩,采用两院套连型。前进院供观音菩萨,又名“观音殿”;后院内供七尊-。山门朝南,石阶直下,两尊石狮(已被不法分子盗走,现正追查中)威立左右,院内挺立百年苍松(已被伐)。庙宇建筑之奇,风格之异,实属罕见。但在文革中同样被毁。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