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礼赞最美水利人丨林秀山:心怀“国之大者” 奋斗铸就辉煌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 作者: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4-11-18 | 991 次浏览 | 分享到:

1997年工程截流之际,他因劳累过度,第五腰椎严重滑脱,需要尽早手术。可他却说:“我将近60岁的人了,脊椎骨脱了没啥,工程关键部位滑脱了,就无法向党和国家交代。”于是他穿起特制的钢腰围,继续在工地上奔忙。

谈起设计,他总是用“责任重于泰山,心境如履薄冰”来形容。他要求设计工作者对设计中的每个问题、图纸上的每个符号,都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既要追求世界一流设计,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保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为国家和人民节约每一分钱,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答卷。小浪底以其独特的枢纽建筑物总布置,水利水电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的巨大洞室群和进水塔群,首创的孔板消能泄洪洞、无粘结预应力排沙洞,当时国内最高、体积最大的堆石坝及最深厚的混凝土防渗墙等,创造了许多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也获得了一系列褒奖和赞誉:第十四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际大坝委员会授予的“堆石坝里程碑工程”、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等,世界银行行长称小浪底20万移民的生产性安置是世行项目的样板……

自2001年建成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发挥了重要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游没有出现洪水灾害;萎缩的黄河下游主河槽恢复到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尽管黄河连续10多年枯水,但下游没有再发生断流,河南、山东的工农业用水也基本得到保证;河口湿地和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小浪底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谱写了人民治黄的新篇章,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小浪底工程设计施工中,因采用以林秀山为主完成的科研成果,为国家节约投资约7亿元。林秀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勇挑重担的精神完美诠释了“最美黄河守护人”这一角色!

退休仍坚守 做最美黄河传承人

小浪底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时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潘家铮说:“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将为世界水电史作出贡献”。党和人民也把崇高的荣誉授予了林秀山本人。1998年,林秀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功臣”荣誉称号。

2001年8月林秀山光荣退休,他离岗不离心,依然心系小浪底,心系水利事业。小浪底工程建成后,他又亲自组织一批从小浪底摸爬滚打出来的技术骨干,有条不紊开展工程运行分析、规程编制、科研成果汇编、工程资料归档等相关工作,积极为小浪底工程竣工验收创造良好条件。

“谷峡风劲吹发白,山高石硬炼骨坚”,这是林秀山在小浪底竣工验收会上即兴创作的诗句,流露出他对小浪底工程的半世情缘。为更好地总结、推广小浪底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开展工程技术总结和相关专题研究工作,他组织编写了10卷本、约700万字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规划设计丛书》,对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和运行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论述,是指导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一套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