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辅革职之后,于成龙和张鹏翮主治黄河,继承了靳辅的治河方法和理念,大通口工成,入海道始畅。解决了清朝初期的水患问题。
靳辅、陈潢治河二人组7、陈潢
清初治理黄河的集大成者,虽与靳辅同时代,却青出于蓝。靳辅是主持治河者,陈潢则是治河的实际经手工作者。
在治理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主张把"分流"和"合流"结合起来,把"分流杀势"作为河水暴涨时的应急措施,而以"合流攻沙"作为长远安排。
陈潢发明了"测水法",把"束水攻沙"的理论置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冲沙效率更高,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
8、栗毓美
嘉庆、道光时期的治河名臣,乾隆之后,大清国力骤然下降,治理黄河的事务也没有康乾鼎盛期那么频繁,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黄河在嘉庆中后期,又开始泛滥。到了道光年间,更是泛滥成灾,两岸百姓苦不堪言,治河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朝廷大事。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了“以砖代‘埽’、抛砖筑坝”的治黄经验,是黄河上御水工程的一次革新。
用烧砖筑坝,以达到治河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治河成本,更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栗毓美
林则徐9、林则徐
林则徐,不仅虎门销烟撬开了中国近代史,其为官在治民上建树更是其名流史册的重要倚仗。林则徐善于修水利,劝农桑,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黄河、运河、长江等处都留下了他治水的光辉业绩。
林则徐任职东河河道总督任内,对黄河河务进行了仔细勘查,提出黄河需要由山东入海的科学性方略,提出治水良策:“一买垛,派州县以专责成”,“一挖引河分段,派武员不派文员”。对治理黄河决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