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中国古代九大治黄河名臣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95693728241279 | 作者:百家号-俇攘 | 发布时间: 2024-11-25 | 1065 次浏览 | 分享到:
河患,自古有之,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既是哺育华夏文明的上帝,可也是最为危险的暴龙。其若发雷霆之怒,则将毁灭两岸数以百万计的生灵。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建设了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工程,河患才渐渐趋于湮灭。
因为历史原因,唐宋之前的河患并不算严重,也就是天公不作美,会有大水泛滥。这样的情况并不局限于黄河,长江在古代也有水患,荆襄一带,江汉一带自古都是水患重灾区。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仰仗水利,历史上不乏西门豹治理漳河,李冰治理岷江,公叔敖治理淮河,马臻治理鉴湖、郭守敬、陈瑄治理运河。而治理黄河却是历史上最为频繁的治水工程。
黄河母亲
在唐宋之前,河床虽有泥沙淤积,但是水患并不算太严重。隋唐时期,虽然黄河屡有泛滥,但是中央在黄河两岸筑有粮食大仓,黎阳、兴洛和回洛仓等,用于赈灾。黄河沿岸各州县也治理河堤。
唐宋时期,随着城市规模的空前发展,建设宫殿和房屋民居都需要大量木头,日常生活中生火做饭也需要大量木材,唐宋三四百年,黄土高原植被被破坏极为严重,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河自此开始大量夹带泥沙。
随着泥沙在平坦的黄河下游沉积,黄河河床淤积泥沙越来越厚,黄河河床越来越高,渐渐黄河河面就高出了地平面,遇到雨季,河水满溢,就泛滥成灾。宋代之后,随着河床不断增高,黄河水患越发严重。到了明清时期,黄河成了朝廷最为头疼的问题。
其实从宋元开始,治理黄河就成了中央政权的重中之重,处理不好就会有亡国之灾,元朝的迅速覆灭与治理黄河有着很大的关系,清朝的迅速衰败,也与黄河泛滥有着很大的关系。
黄泛区
含沙量很大的黄河
所以,中国封建王朝末期,治理黄河水患成为了国本之重,但是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少治河能人,从部族时代的大禹,到近现代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都是保卫黄河的大英雄,为我国经济文明和社会稳定的大发展立下了盖世之功。
而因为黄河水患严重,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设置治河官员,接下来,我们就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著名的八大治河名臣。
1、贾让
西汉时期的治河名臣,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有方略治河的名人,第一次全面地对治理黄河进行了方案论证,他的治理黄河三策对后世治河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古代治河思想方面的重要遗产之一。
公元前七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西汉王朝经历几任昏聩之君后,早已耗光昭宣之治留下的继续,汉室摇摇欲坠。这一年,恰好汉成帝暴死,皇太子刘欣嗣位,是为孝哀皇帝,王莽被贬职,关中地区发生地震,黄河水位暴涨,下游泛滥。
当时可能无人能扭转西汉王朝的颓势,但是却涌现出了一位对治理黄河有着很高级想法的人,他就是贾让,在深感黄河水患严重的情况下,走访黄河沿岸四处,针对汉代黄河河患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以"宽河行洪"思想为主的全面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种不同对策,上策主张滞洪改河,中策提出筑渠分流,下策则为缮完故堤。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