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深刻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李立新 | 发布时间: 2016-01-01 | 1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带动了岭南文化的腾飞。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和沿江的开放,使长江文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今天,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确立,黄河文化的再次勃兴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黄河历史悠久、流域绵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典章制度、礼仪信仰、生产水平、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等等。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原乡。

  黄河文化具有丰富内涵

  从空间分布上看,黄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黄河文化包括今天黄河干流流经的九省区,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四川、山西、山东。而黄河在历史上改道频繁,干流曾流经的区域范围更为广大,广义的黄河文化还应包括北京、天津两市以及安徽、江苏两省。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难以从单一向度总结其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从考古学文化、区域文化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

  从考古学文化上看,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最为发达。由于绵绵黄河水的滋养,肥沃黄土的承载,加以适宜的气候,黄河流域非常适宜人类生存,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文化见证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展现中华民族迈向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黄河文化可分为上游的萨拉乌苏文化、水洞沟古文化等旧石器时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跨越中下游的西侯度文化、蓝田文化、大荔文化、匼河文化、丁村文化、灵井许昌人文化遗存等旧石器时代文化,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下游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

  从区域文化上看,以中原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最为厚重。黄河文化包括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陇右文化、河套文化,黄河中游的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大约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胚胎在华夏大地各处萌生,恰如“满天星斗”,但由于种种原因,诸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都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只有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中原腹心河洛一带,文明的胚胎在适宜的环境中得以萌芽、抽枝、开花,呈向心结构的中华文明的“重瓣花朵”,凭借中原地区花心的不断绽放而得以盛开,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