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文化的多重精神特质及符号构建
来源:人民论坛网 | 作者: 陈鹏 | 发布时间: 2016-01-01 | 176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在新时代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需要把握黄河文化的内涵和特质。黄河文化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磅礴雄伟、忧患悲壮、崇德尚品、融合包容、强大生命力等精神特质,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深刻理解和继承发扬黄河文化所承载的华夏儿女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努力实现黄河经济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讲好并继续书写“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出的又一重要指示,意味深远,我们需要从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磅礴的精神力量,需要通过新时代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来造就。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而黄河文化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把握规律性和体现价值引领的结合中讲好“黄河故事”,是正确对待黄河文化的首要前提 

  文化是从历史整体生存性实践土壤中孕育形成的,并产生强大力量反作用于实践,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得好,可以推进社会进步;处理不当,则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关键在于站在正确立场,采用先进范式,形成辩证扬弃性精神生产的平台,对黄河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生产。

  从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高度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创造属于新时代的黄河文化,首先要有先进的精神生产机制。我们的精神生产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发挥马克思主义先进方法论的指导作用。立场对了,视角才有大格局;方法论先进,才能“一览众山小”。党是引领社会历史发展最先进力量的代表,而人民是历史发展真正的主体。

  党性和人民性的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先进机制的内核。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包括对黄河文化的挖掘、创新和弘扬,需要立足实践,在党的领导下保证方向性,以对人民精神需要的回应和引导为主要内容来做文章。今天,人民的精神需要层次更高,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社会主义精神生产要深入研究人民精神需要的变化,在把握规律性和体现价值引领的结合中讲好“黄河故事”,是正确对待黄河文化的首要前提。

  治理、开发、保卫黄河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的缩影 

  在新时代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需要把握黄河文化的内涵和特质。特定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其蕴含的文化特征。中国四大文化板块从北向南依次为草原高原文化板块、黄河文化板块、长江文化板块、海洋文化板块。如果进行更具体的文化区梳理,主要包括关东文化区、燕赵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齐鲁文化区、淮河流域文化区、巴蜀文化区、荆楚文化区、鄱阳文化区、吴越文化区、岭南文化区、台湾海峡文化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区、青藏高原游牧文化区。其中黄河文化板块主要包括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和齐鲁文化区,其精神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