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如何赋予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更多“诗意”
来源:宁夏日报 | 作者:贠有强 | 发布时间: 2021-04-06 | 2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宁夏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黄河上游引黄灌溉的优势,历史上很早便成就了“塞北江南”的神奇。历代创作留存下了许多黄河文化诗词,其中不乏优秀经典之作,传承了黄河历史文脉,是黄河文化的主要组成之一。当下,在努力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历代诗词的不可替代作用和独特魅力,以挖掘弘扬历代诗词文化资源为抓手,助推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历代黄河文化诗词的创作与传承

  上迄远古,下至清代,历代留下的有关宁夏各种各类诗词有1500多首,其中与黄河直接相关,具有黄河文化元素的诗词有50多首。

  历代黄河文化诗词内容涉及各方面情况,包括宁夏山川景致、人文历史、军事斗争、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等内容。其中山川景致和军事斗争方面的内容居多,这与宁夏地处西北边塞的地理位置有关,独特的边塞大漠风光和戍边卫国的责任情怀成为创作的重点。

  诗词创作者以地方官员、考取功名的文人为主,占整个创作者的80%以上,这些人大都经过寒窗苦读,通过科举获取功名,系被朝廷委任的宁夏官员。他们是最先到宁夏地区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具备诗词创作的能力和水平。其中,明清以后的官员较多。

  诗词多以各种文献典籍、新旧地方志书、存世碑碣等形式留存于世。总体来看,宁夏历代旧志书成为宁夏历代诗词的主要承载收录主体,目前发现明、清宁夏传世的20多种旧志中,大都设置“艺文志”专题篇目收录记载了各种诗词。如明代庆王朱旃编纂的《宣德宁夏志》、明代宁夏巡抚王珣编修的《弘治宁夏新志》、清代张金城编修的《乾隆宁夏府志》等。

  综合考量分析,历代黄河文化诗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想维度,较为系统、集中地反映和传承了宁夏历史文化和精神文脉,其中不乏一些享誉全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创作的经典名篇,应该是宁夏的形象符号和知名标签,更应该是黄河文化彰显区建设的绝佳元素。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诗词,但现实中,人们仅限于知道有这样的诗词,却很少有人能将诗词与宁夏自身联系起来。再如韦蟾的“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是唱响塞上江南的名句,但是外地人却很少知晓,是名副其实的“藏在深闺无人知”。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限于边疆地域原因和战争因素,历代很少有知名文人墨客到宁夏居住生活,自身也较少培养出知名文人或诗人,因此,无论从创作内容和体量,还是从诗词创作队伍来看,都很难大面积产生经典名诗词流传于世;二是后世对宁夏历代诗词的挖掘整理、研究鉴赏不够,导致很多诗词缺乏挖掘整理,人们无法鉴赏传诵,故很多诗词创作出来后最多被收录到志书中,几乎不再被其他书籍转录传诵,传播范围非常有限;三是长期以来,特别是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较多侧重经济社会建设,对历代诗词自身所蕴含的价值意义重视不够,特别是在文化建设中,较少关注和思考历代诗词文化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客观上影响了对宁夏历代诗词文化的挖掘传承。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