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聚焦“洪水风险”这个最大威胁,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
来源:齐鲁晚报 | 作者:周静 | 发布时间: 2021-06-24 | 174 次浏览 |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要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水旱灾害频发,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据统计,从先秦到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达天津,南抵江淮。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治理开发黄河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持续建设的堤防工程、河势控导工程等充分发挥作用,保障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

       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我们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优化实施调水调沙,黄河下游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430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黄河干流堤防全面达标,加快建设东庄等一批防洪水库。指导豫鲁两省有序实施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目前已基本解决近90万群众的防洪安全问题。特别是2021年,面对黄河历史罕见秋汛,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坚决实现了“不伤亡、不漫滩、不跑坝”的防御目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但也要看到,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性并未根本改变,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健全,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游荡性河势和“地上悬河”形势严峻,洪水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必须立足防大汛、抗大灾的使命要求,迅速查漏补缺,构筑保障沿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

       补好水旱灾害预警监测短板。强化对水文、气象等动态监测和科学分析,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黄河,强化物理黄河与数字孪生黄河之间的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